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一带一路网> 智库解读>

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促进区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中的重要作用

2025-01-03 13:42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24年12月29日,以“推进区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为主题的RCEP区域海洋经济青年对话在海口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海南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协办。当天下午,来自中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韩国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代表围绕“区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中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交流对话。

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执行董事翁忠义指出,海南凭借有吸引力的投资奖励政策以及广阔的地域资源,展现出了优于其他自由贸易港的优势。如果实施得当,海南自贸港将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旅游中的地位。海南与东盟可以在人才、邮轮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合作。

国防大学原战略教研部主任朱成虎指出,海南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起点,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桥头堡,也应该成为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RCEP国家走向中国的桥头堡。

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副院长洪斌认为,海南肩负着中国加入CPTPP测试的使命,同时也承担着海上互联互通项目的试点任务。海南有着非常多的优势,要利用优势将自身打造成为非常重要的开放型经济区域。

越南外交学院东海研究所研究员赖秀英指出,海南自贸港要抓住几个关键词。一是战略位置;二是互联互通;三是试点先行;四是可持续性。这四个关键词蕴藏了海南的巨大潜力。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岸带科学与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志卫指出,在区域的互联互通中,海南可以在海洋牧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领域与东盟国家开展全面合作。

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认为,海南自贸港在促进海洋经济以及区域互联互通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提升贸易自由度等。同时,海南自贸港在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经济一体化、海洋可持续发展、贸易等方面拥有非常重要的潜力。

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秘书长郭文芹指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区位、海洋资源和高水平开放政策优势,在区域海洋产业对接、海上互联互通、海洋人文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区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

马来西亚海事研究所沿海与海洋环境中心高级研究员努尔·祖莱哈·尤索夫指出,马来西亚可以受益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建议双方在港口智能技术合作、可持续发展(如碳交易)、海关政策对接等三方面推进海洋经济的互联互通进程。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资源保护利用研究院副院长滕欣认为,推进海洋经济的互联互通,可以从三个维度切入。一是政策维度,创新以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政策制度体系;二是产业维度,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加强产业联动;三是对外开放合作维度,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开拓蓝色经济合作发展空间。

韩国对外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虹苑认为,邮轮旅游是促进区域海洋经济互联互通的一个良好起点,海南可以借助地理和政策优势,在邮轮旅游领域实现“早期收获”。此外,还可以围绕邮轮旅游、农水产品等特色物流,推动周边中小型港口对接。

中改国浩自贸港法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程梦珂提出,海洋渔业是最适合开展区域内互联互通合作的产业。海南提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需要用好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两个15%税率优惠政策等;需要推进自贸港的制度创新,尤其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大胆探索。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RCEP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金晔提出,海南自贸港可以从便利化、创新+产业化、数智化三个方面尽快取得“互联互通”早期收获。建议加大财政、金融方面的支持,加快发展蓝色金融。

印尼茂物农业大学海岸与海洋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安迪·阿凡迪认为,海南自贸港在促进和发展海洋产品贸易、交通运输等方面要建立起常态化的合作。建议制订稳定的政策,积极推进区域各国各领域标准的统一。

【责任编辑:殷晓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