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一带一路网> 科技创新>

人工智能赋能 2025中关村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举办

2025-03-29 13:31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王振红)3月28日下午,2025中关村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在京举办。本届论坛共邀请了来自IPCC、英国皇家工程院、中国科学院、行业领军企业的8位院士、专家,围绕“人工智能助力能源低碳发展”开展深入交流,共同探讨AI技术在推动能源系统与流程工业技术变革中的关键科技路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人工智能技术在能源生产、消费及管理全链条的应用,将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速传统高碳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是面向未来能源结构创新链条上的关键点之一,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生态圈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赤飚发言表示,中国科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前谋划、前瞻布局,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智库作用,2022年制定并实施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展望未来,中国科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与社会各界的协同创新,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融合,共同书写人工智能助力能源低碳发展新篇章。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发言表示,本次论坛高度契合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发展人工智能的迫切需求,对于深入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工智能+”是新征程上能源行业的重大时代命题,也是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各领域融合创新,将在新能源消纳、能源生产、智慧用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培育和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注入持久动能。未来,国家能源局将推进构建开放、共建、共享、共治的“人工智能+”生态圈,打造创新驱动、前瞻突破、活力迸发的发展格局。

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变革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中国网 王振红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碳中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能源工业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而提升工业流程能源效率是降低碳排放的关键。人工智能可以在提升能源效率方面发挥作用,例如优化工厂的管理和控制流程,提高安全性,降低成本。”他认为,工业流程变革存在难度,但人工智能有可能推动工业变革。钢铁、水泥、建材、有色、冶金和化工等典型的高排放工业变革需要技术创新引领。“化工是典型的流程工业,化工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多尺度复杂系统。传统的化工技术研发需要逐级放大,时间长、风险高,逐级放大是化工新技术研发的重要瓶颈。”刘中民表示,基于大数据和专业科学原理结合的智能化工大模型,可以助力建立新的”实验室-虚拟工厂-实际工厂“技术开发范式,缩短技术研发周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甚至可能催生颠覆性技术。”中国在清洁能源研究产出方面具有领先地位,”他肯定了中国在能源研究方面的能力,认为科研成果如果与人工智能结合,将加快技术落地转化并应用到工厂中。

本届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共同承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协办。


【责任编辑:马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