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一带一路网> 要闻速递>

“扬新”两地交往交流交融 共筑新源人民幸福梦

2025-07-15 13:5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讯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腹地的伊犁河谷东部。新源意为“新开拓之原野也”,在这片开放包容、团结稳定的沃土上,一批批扬州援疆干部脚踏实地,全面推进民生援疆、产业援疆、智力援疆、文化润疆等工作,赓续着流淌2000多年的民族团结精神血脉,谱写新时代华章。扬州援疆工作组为新源县社会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文化润疆赋新能 架起“扬新”两地新桥梁

7月5日,扬州市政协主席陈扬,市政协副主席丁一,新疆伊犁州党委副书记、江苏援伊前方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赵庆红出席新源县那拉提举办的“细君公主与乌孙王”主题雕塑揭幕仪式。

从两千年前细君公主的琵琶声,到如今广场上的欢歌笑语。细君公主与乌孙王的青铜雕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凝聚着“扬新”两地智慧与心血的文化丰碑,正以无声的语言诉说着跨越时空的民族团结故事,也为扬新两地携手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苏援伊扬州工作组以文化浸润人心,用行动践行使命,从设计到建成广场历时10个多月。细君公主广场不仅是一座艺术建筑,更是一座桥梁——连接过去与未来,贯通扬州与伊犁,像天山雪松一样扎根、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天山脚下常开。

新源县委副书记、扬州市对口支援新源县前方工作组组长唐朝文介绍,细君公主广场坐落于那拉提河谷草原,是扬州与新源共同雕琢的文化瑰宝。广场巧妙地将平面琵琶与立面毡房融合为一,正面铭牌处形似毡房大门,热情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新源敞开胸怀,拥抱四方宾朋。广场中心的主题雕塑《细君公主与乌孙王》,以及周边的四组群雕《礼乐》《犁耕》《诵文》《冶陶》 ,均采用铸铜材质,总重量约5吨。雕塑生动地再现了“民族融合”“永结同好”的历史画面。

据统计,2025年1月-6月,新源县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89.65万人次,同比增长18.44%。通过旅游带动群众增收致富8万余人,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产业援疆兴经济 喀拉布拉镇喜迎扬州“致富鹅”

7月8日,在新疆新源县喀拉布拉镇,扬州援疆三花鹅林下养殖项目鹅苗发放现场热闹非凡。唐朝文将价值20万元的10000只鹅苗分批向50名果农免费发放,用于优品三花鹅林下养殖推广援助项目。

唐朝文介绍,林下养鹅,果农可根据需求养殖,每亩预计增收1000元以上,果农节约了人工除草费用,鹅粪还田亦可循环利用为有机肥,果农散户饲养的三花鹅再由援疆优品农产品公司打包回收、屠宰加工,所有鹅全部空运至扬州市场销售,形成了一条全新种养产业链,带动全镇果农发展林下生态种养模式,助推喀拉布拉镇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下一步,县政府将加大推广力度,通过林下养鹅,振兴乡村经济,致富当地农牧民,让扬州三花鹅真正成为边疆老百姓的“致富鹅”。

新源县喀拉布拉镇党委委员、组宣委员周燕介绍,2023年,全镇13户果农率先参与三花鹅养殖6500只,2024年养殖户已覆盖周边县乡达3.5万只,今年将达到15万只。通过养殖,户均每只鹅增收约30元,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她介绍,为推动林下养鹅项目持续发展,镇党委积极帮助申请扬州援疆项目资金90万元用于路灯修建等配套设施的完善;镇里每年为果农组织4次技术培训,提高果农对三花鹅养殖技术的了解,增强果农的养殖意愿;通过镇村干部入户讲解,宣传“养殖+种植”生态模式的优势,让群众了解参与养殖的收益前景和风险保障。

扬州援疆优品公司负责人范维维表示,他曾是一名扬州援疆干部,2019年开始创业。此次在喀拉布拉镇投资了500余万元,主要以三花鹅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目前已建成高标准林下养殖大棚11座,每座大棚内均有自动投料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温度、湿度检测系统,配电系统、自动给水线。2023年至今,带动喀拉布拉镇养殖户13户,辐射带动周边巩留县、特克斯县等6个县市养殖三花鹅10万只。

民生援疆增福祉 实施“小而美、美而暖”民生项目

“有了这座‘援疆连心桥’,咱们来回放牧,再也不用担心了,扬州援疆亚克西!”新疆新源县喀拉布拉镇克孜勒塔勒村牧民卡德尔别克·巴合哈力激动地说。

原先这座名为巴音塔勒阿尔沙勒桥的桥梁,位于克孜勒塔勒村150公里处,是喀拉布拉镇182户牧民牲畜夏季转场的必经之路。夏季牧场牧道陡峭,横跨吉尔格郎河,无法通车,牧民只能骑着马,赶着牛羊绕道转场。原有铁链木板桥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桥,遇到恶劣天气,时有牛羊掉入河流,对牧民造成损失,同时也影响人员出入安全。

为解决牧民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扬州援疆工作组投入40万元资金,在喀拉布拉镇克孜勒塔勒村新建钢结构的巴音塔勒阿尔沙勒桥,该牧道桥在重建过程中,由于地势陡峭,机械车辆均不能进入,材料运输只能依靠人牵马驮。经过扬州援疆工作组与镇政府的共同努力,组织施工人员,历时一个月紧张奋战,最终在冬季来临之季建成此桥,被当地牧民为誉“援疆连心桥”,打通了牧民转场“最后一公里”。

“援疆连心桥”建成使用后,有效保护了牧民牲畜转场的通行安全和人身安全,不仅有助于提高牧民草场利用率,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还促进了当地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牧民增收致富。

此外,扬州援疆实施的一批批“小而美、美而暖”的民生项目,还让20余万各族群众喝上了放心水。

“得益于这个自来水改造工程,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喝不上干净放心水了。”新源县新源镇别斯托别村村民努勒夏特·保拉提拜乐呵呵地说。努勒夏特·保拉提拜所说的自来水工程,是新源县中部片区乡镇供水扩容改造工程,由扬州工作组投入9000万元打造。

“我们采用国内一线品牌的工艺设备,最大程度地保障供水生产的稳定。目前,已经进入水质检测阶段,20万群众马上就可以喝上优质水、放心水。”新源县中部片区乡镇供水扩容改造工程项目负责人孙远刚介绍,水厂扩容改造后,新源县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将从5.5万立方米提升至10.5万立方米,能够满足周边中心城区17.414平方公里及其周围乡镇用水需求,覆盖人口约20万人。

天山雪松根连根,扬州新源心连心。唐朝文表示,下一步,扬州援疆工作组将聚焦新源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深入推动“扬新”两地广泛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加大民生援疆、产业援疆、智力援疆和文化润疆工作力度,深化携手合作,切实造福群众,以“绣花功夫”绘就新源高质量发展新图景,不断开创扬州援疆工作新局面。(王东海、郭义富)

【责任编辑:刘梦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