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一带一路网> 文化往来>

林散之草书《曹雪芹<题石头记>》过眼录

2025-08-18 08:5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被称为“草圣”。

林散之祖籍安徽省和州,今安徽省和县。生于江苏省江宁府江浦县,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书法家、南京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分会名誉主席等。

林散之8岁学艺,未有师承。16岁跟范培开学书,18岁从张栗庵,32岁师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先楷后行,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皆所摹习。历经“三变”之后,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怀素为体,以王铎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用长锋羊毫笔、宿墨、生宣纸,并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创立“林体”。

“林体”草书的特点是“瘦劲飘逸”,基本特征是“瘦劲圆涩,枯湿浓淡,偏正相依,飘逸天成”。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林体”草书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书法大家高二适见到林散之的字,拍案惊呼:“这才叫字!”中国书协主席启功看到林散之的草书,脱帽三鞠躬。书法巨匠赵朴初说:“林老书法,举世无双。”日本现代碑学派巨擘青山杉雨称赞:“草圣遗法在此翁。”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有《中日友谊诗》《许瑶诗<题怀素上人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

林散之草书《曹雪芹<题石头记>》

林散之草书《曹雪芹<题石头记>》,立轴,尺寸为100厘米×31厘米,大约3平方尺。落款是“曹雪芹红楼梦诗,九十老人林散耳”。引首章是“大吉羊”(朱文),名章是“散之信玺”(朱文)。长锋羊毫笔,宿墨,仿古洒金宣纸,托裱精细,九五品相。作品正文内容是: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出自曹雪芹著作《红楼梦》第一回。诗的大意是,全书写的都是离经叛道的语言,却浸透着作者一生辛酸的泪水。人们都说作者太迷恋儿女情长,可是谁又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意味呢?

红楼梦

20世纪以来,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以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和非凡的艺术成就使学术界产生了以其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林散之对《红楼梦》颇有研究,前后看过20多遍。1980年,林散之专门和他的女婿李秋水讨论过《红楼梦》续写的问题。林散之认为,高鹗“补则有之,续则未必”。草书《曹雪芹诗<题石头记>》是林散之1987年创作的,当时已90高龄。作品有三个看点:一是用笔方圆并用。如“酸”字中的一竖,用的是方笔,“解”字中的两竖,用的是圆笔。又如“辛”字中的一竖是方笔,向上的牵丝和竖中的两画是圆笔,整个“辛”字是方笔和圆笔并用。二是线条古拙斑驳。如“纸”的最后一画,活像印章边的线条,有粗有细,残缺斑驳,有金石味。又如“一”字,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出锋收笔。线条先粗后细,有毛涩感。 三是结体无法有法。如“言”字和“其”字,倘若单独看这个两字,很难看出是什么字,似乎是无法。但在语境中又能看出是“言”字和“其”字,这就是无法中的有法。

林散之草书《曹雪芹<题石头记>》(局部)

1989年1月,《江浙沪三省市书法篆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展,王冬龄来南京,在胡定放的陪同下,到林学院林昌庚住处拜见林散之。图为胡定放(左)与林散之。王冬龄 摄

林散之书法集

红楼梦诗词书法集

中国书画报

说到这幅草书,背后还藏着一个鲜有人知道的故事。那是2000年6月,南京收藏家胡定放因偏爱《红楼梦》,遍请全国书法名家以《红楼梦》中的诗词为内容创作书法作品,准备出一本《红楼梦诗词书法集》。这时他想到了草圣林散之,他与林散之交往多年,如果林散之创作一幅红楼梦的草书放在书中,那该多好啊!可是林散之已逝世多年,根本不可能了。说来也巧,有一个朋友听说胡定放要出书就告诉他,林散之在1987年写过《红楼梦》的诗。胡定放找来林散之书法集一看,正是他所要的。林散之写的是草书,内容是《红楼梦》开篇的一首诗。1995年,林散之的次子林昌庚将这幅草书和其他部分林散之书画捐给了江苏省国画院。强烈的占有欲令胡定放萌生一个换作品的想法,但是不少人反对,认为一个省级国画院不可能与个人交换作品。但是胡定放不死心,他找到与他很熟的林昌庚和江苏省国院院长赵绪成、副院长宋玉麟,十分诚恳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拿出研究《红楼梦》的大家冯其庸、周汝昌的书法作品,还有中国书协沈鹏的作品。他们看后都表示,这是一件好事,应该支持,但操作有一定的难度,最后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即由林散之次子林昌庚推荐,胡定放向江苏省国画院提交报告,说明调换理由,院长赵绪成、副院长宋玉麟分别在报告上签字同意,再由国画院艺委会主任薛亮具体办理。胡定放拿了3幅林散之草书精品供国画院挑选,薛亮选了一副对联。2001年3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用中文、英文、日文三种文字向世界发行胡定放主编的《红楼梦诗词书法集》,林散之草书《曹雪芹<题石头记>》排在第一页。

林散之草书《曹雪芹<题石头记>》,还于1997年9月著录在《林散之书法集》第216页(古吴轩出版社),2003年5月著录在《中国书法家全集·林散之》第42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25年8月13日发表在《中国书画报》第11版。

林散之草书《曹雪芹<题石头记>》,现仍由收藏家胡定放珍藏。

相关链接:林散之研究专家王 罡

王罡,林散之研究专家、“金陵散王”。江苏扬州人,1957年出生,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哲学学士。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南京汉风书画院名誉院长、林散之研究院院长。

王罡说:“我一生就干两件事:一件是当兵扛枪,一件是收藏研究林散之的草书。我一生就穿两套衣服:一套是军装,一套是西装。”“我做人的宗旨是:知敬畏,懂感恩,有担当。”

王罡是一名职业军人。三次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称号,受到两代国家主席的接见。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著名雕塑家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中国台湾著名画家张家玮为王罡画漫像,日本华人著名画家王子江为王罡画肖像。

王罡收藏林散之的草书、绘画、诗稿、笔谈、视频、图片、书刊等近千件,其中的轮椅是林散之晚年最重要的随身物件,草书《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被堪称“林散之草书笔法之经典”,手卷《中日友谊诗》被称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王罡发表《林散之赋》、研究林散之的论文、专访、解析、轶事等近千篇。专著《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面向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连载,历时4年。专著《林散之草书过眼录》(10卷),《中国书画报》从2021年1月6日起连载,将到2029年2月结束,历时8年。王罡出席第四届、第五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林散之》的拍摄,在中国第一高楼、世界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签署中国收藏《上海宣言》,在第十七届全国收藏文化(深圳)高层论坛作林散之主题演讲,王罡的名字收入《世界名人录》。

【责任编辑:殷晓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