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希祖论书(9) 要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得起来
庄希祖近照
庄希祖,原名庄熙祖,男,浙江宁波人,1942年2月生于上海,1972年起先后师从萧娴、林散之、高二适、章诚忘四位先生研习书艺古文,是在林散之身边最长的学生之一。庄希祖擅长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诸体,书风隽秀。论文有《非碑论》等数十篇,多篇论文入选全国书学研讨会,发表于省级以上报刊杂志。著作有《毛笔字入门》《中国书法全集——魏晋南北朝名家卷》第二十卷、《林散之书法艺术解析》《书法篆刻》《历代书法名作赏析》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协副主席、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等。
庄希祖论书(9)
要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得起来
林散之先生在给我的笔谈书法中,记有“要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得起来”。这句话有两种理解。
其一,可理解为一个字内的点画间的呼应和承接。上一笔和下一笔因笔意的联系而形成的不同笔势之间的关联:左右向背的关照之势、上下俯仰的承覆之势。点画笔势的形态必须符合笔意的走势,它是上下或左右流贯的,是自然的、是因势利导的,不是刻意安排的,所以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得起来。这对于动态的行草书来说,因点画的出锋与钩连而易于表现。对于静态的楷隶来说,因点画的收笔回锋就较难呈现了,但其笔势的细微变化也必然能做到笔断而意连。故楷书要写得快,所谓“楷若快马斫阵”即为此意。使点画间的笔意联系紧密,使整个字势圆气满,诚如林老所说的“八面都满”,也就是紧,紧是笔意紧、是八面拱心的紧。
第二层意思,可理解为上一字与下一字之间要“有意无意之间接得住”。这就牵涉到字与字之间的章法安排了。可通过上一字末笔的出锋和下一字相连接,也可因字距及单字的大小及态势形成自然的上下连贯和呼应,使上下两字有意无意之间接得起来,这就是行气的流贯。
乙巳末伏庄希祖年方八三记于金陵
庄希祖论书《要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得起来》手稿一
庄希祖论书《要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得起来》手稿二
图为庄希祖在欣赏《要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得起来》
链接:庄希祖书法作品欣赏
庄希祖楷书《林散之诗一首》 2024年作 方已军收藏
庄希祖行书《喜乐安康》 2025年作 朱希敏收藏
庄希祖行书《喜乐安康》(局部)
庄希祖草书《顾况夜中望仙观》 1990年作 刘少折收藏
庄希祖草书《顾况夜中望仙观》(局部)
庄希祖小楷《心经》 2022年作 王罡收藏
庄希祖小楷《心经》(局部)
、
庄希祖草书《听琴》 2024年作 蒋 峰收藏
庄希祖临帖《郑文公碑》 2025年作 王罡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