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20载!中交二航局铸就铁路国家名片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东海之滨,世界最长跨海高速铁路大桥——杭州湾跨海铁路桥南航道桥已进入中塔柱施工阶段;长江下游,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桥——巢马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正在进行路面施工;雄安新区,雄忻高铁正处于无砟轨道施工阶段。一条条钢铁巨龙蜿蜒纵横——它们是串联中国经济的“大动脉”,也是中交二航局深耕铁路领域二十载的“勋章墙”。

巢马铁路
2005年,中交二航局以承建合武铁路为标志,成为首家进入铁路市场的路外企业。自此,二航局全面融入“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大局,深度参与国家铁路主要干线建设,包括京沪高铁、京广高铁、京雄高铁、沪杭高铁、西宝高铁、成渝高铁等一批批重大铁路工程。
目前,二航局累计承建铁路项目48个,在建项目19个,铁路单线总里程突破1800公里,在中国最长铁路Top10榜单中参建了6条。
高起点叩开铁路市场大门
2005年10月,中交集团牵头的联合体中标合武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段1标,这是中交集团也是二航局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铁路施工项目。

合武铁路
合武铁路连接合肥和武汉,是我国中部第一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中交二航局在全线4个标段取得“四个第一”:第一个取得梁场生产许可证、第一个架设箱梁、第一个完成箱梁预制、第一个完成箱梁安装。另有11个单项工程被评为“样板工程”。项目完工时,团队有2个集体荣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杯、3名个人获火车头奖章,工程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2005年12月,二航局参与的联合体中标洛湛铁路岑溪至茂名段工程,这是二航局首次中标铁路项目。

哈大高铁
2007年,依托中交集团,二航局承接了世界首条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哈大高铁。二航局承建标段位于黑龙江省境内,在零下40℃、最大积雪厚度30厘米、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达2米的极寒环境中,攻克季节性冻土路基等多项技术难题,被国务院高速铁路安全检查组评价为“一支管理能力过硬的队伍”。项目团队研发的《季节性冻土地区客运专线路基施工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项技术成果为高寒地区高铁建设树立了标杆。

成贵铁路
2008年1月,中交集团中标京沪高铁。同年10月,二航局独立中标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河南段)SWZQ-6标段工程,这是中交集团子公司首次独立中标铁路工程。此后,从世界第一条山区高速铁路——成贵铁路,到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铁——西成高铁,再到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的杭黄铁路,均镌刻着中交二航局建设者的奋斗印记。

肯尼亚蒙内铁路

中老铁路
2017年,二航局参建的世界首条采用中国标准建造的铁路——肯尼亚蒙内铁路开通运营;2019年,二航局参建的肯尼亚内马铁路建成通车;2021年,二航局参建的首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铁路——中老铁路通车。
硬实力实现铁路桥梁跨越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
“哪怕是从零开始,我们也要干出样子!”2014年,时任二航局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项目负责人杨志德如是说。依托该项目,公司铁路业务再次迎来重大转折,首次进军铁路桥梁建设领域。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全长11.07公里,主航道桥主跨1092米,是世界首座主跨超千米公铁两用斜拉桥。二航局承建段涵盖主跨336米、当时世界最大跨径公铁两用钢桁拱桥——跨天生港专用航道桥。
彼时,二航局在公铁两用桥建设方面几乎毫无经验,面对全新领域,杨志德带头钻研标准,多次邀请专家现场授课,搭建学习交流平台。2015年3月,项目部成功编制《沪苏通长江大桥标准化管理制度汇编》,涵盖4大标准化体系共119项内容。
2020年7月,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成通车,二航团队取得科学技术类奖6项、工法和专利40项。

福厦高铁
2017年,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开工建设。这座国内首座跨海高速铁路桥,更是世界首座设计、运营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速铁路桥。
为了让高铁在海上安全高速通行,二航建设者为大桥量身打造“防风铠甲”,主塔设计为曲线H形塔,采用贝壳分瓣的圆弧造型,减小风阻;主梁采取流线箱形结构,并巧妙结合导流板、减振护栏、拉索电涡流阻尼器等气动设置,使涡激振动幅度控制在5毫米,列车在11级暴风中也能以350公里的时速安全穿行。

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
2022年,二航局中标新建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4标段,参与全线控制性工程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的建设。面对8.69米的大潮差、每秒5.3米的大流速,强冲刷、浅层气、深厚淤泥及台风季风频发等环境,团队提出“全栈桥施工”方案,变海上作业为陆地操作。在海中引桥施工中,团队提出“20%低桩、80%高桩承台组合方案”,大幅降低大规模深水围堰施工安全风险。
数智化赋能铁路超级工程
2025年9月,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作为目前世界最大规模多功能荷载非对称布置桥梁,常泰长江大桥跨江段全长10.03公里,由一座主跨1208米钢桁梁斜拉桥、两座主跨388米钢桁拱桥和一座连续钢桁梁桥组成,创下了最大跨度斜拉桥、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拱桥的世界纪录,实现了减冲刷减自重台阶型沉井基础、“钢—混”混合结构空间钻石型桥塔等4项世界首创设计。

常泰长江大桥
在世界最大水下沉井面前,项目团队自主开发了沉井施工智能决策系统、智能气举取土集群控制系统,创下了粉质黏土层大型沉井下沉最快纪录。面对350米高的“钻石型”桥塔建设难题,项目团队研发了部品钢筋工业化智能建造技术、全球首台万吨米级智能化塔吊和基于北斗定位钢塔辅助吊装引导系统,提效超50%。六年寒暑,中交二航局团队始终向“新”而行,以数智赋能工程建设,共获专利80余项,形成国际领先的跨江公铁桥梁建设成套技术与装备体系,为中国铁路桥梁建设实现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贡献了中国方案。
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铁两用三塔斜拉桥,面对软淤泥层与超硬基岩让钻头频繁“罢工”难题,团队引入国内超大扭矩旋挖钻机,研发专用钻头,形成“不同钻头灵活搭配、不同地层精准应对”施工策略。最终,仅用108天完成桥梁桩基施工,比原方案提前4个半月。

昌九高铁
昌九高铁关键控制性工程——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全长19公里,由北向南跨越赣江西支、中支和南支3条支流。其中,中支主桥创下最大跨度设计时速350公里公铁混层合建桥梁、首创大挑臂公铁混层钢桁梁断面等世界纪录。大桥建设过程中,团队构建了覆盖设计、施工、监控全流程的智能建造体系,自主研发了机器视觉线形监测系统、索力测试APP集成标靶动态追踪算法,推动工程建设从“建造”走向“智造”。(梁秋仪 王昊 向昌文 周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