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之江诗会”在浙江绍兴稽东唱响新时代青春之声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近日联合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共同举办首届“之江诗会”。活动以“以声育人、以美润心”为主题,以诗为媒、以声为桥,讴歌绿水青山,颂扬生态文明,让青春之声与时代主旋律同频共振。

柯桥区稽东镇山水清远、稻浪连天,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样板。青年学子以诗为教材、以田野为课堂,在自然中体悟理想,在实践中涵养信仰。
“之江诗会”开篇选取《梦游天姥吟留别》《春江花月夜》等古典诗篇,在山水意象中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与深邃;中段以《先生永生》等红色篇章为核心,结合绍兴地域文化,彰显革命精神与人文底蕴的交融共鸣;尾声以原创作品《柯桥记》及《塞罕坝——绿色的史诗》收束,以绿色发展的时代图景呼应“两山理念”,展现新时代的生态自觉与青春担当。

活动总策划、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姚喜双表示,在自然与信仰的交汇处,诗与声相融、文与思共振,这不仅是一场诗会,更是一堂浸润心灵的大思政课。
“播音员、主持人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实践,更要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提升,要‘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寄语成为学院立德树人的精神坐标。二十年来,一代又一代青年在传承中赓续初心,在创新中实践使命。如今的“之江诗会”,正是这份殷切嘱托的生动回响——青年以声传情、以美润心,让“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底蕴化为行动自觉,用青春之声汇报时代、礼赞祖国。

浙江传媒学院持续探索“声音艺术+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在表达中育人,在美育中铸魂。青年在朗诵中理解时代精神,在表达中增强文化自信,在实践中让信仰落地生根。诗会让“声音”成为信仰的载体,让“美育”成为思想的延伸。朗诵不只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文化自觉的体现;声音不只是传播的手段,更是精神的回响。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始终坚持“以声育人、以美润心”的教育探索,依托“之江诗会”等品牌活动,将美育精神贯穿日常教学全过程,构建起课堂教学、艺术实践与社会传播相结合的育人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表达力与审美力,增强文化自信与价值自觉。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