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一带一路网> 智库解读>

专家热议以新科技革命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5-11-03 11:42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25年11月1-2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公共外交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十五五’:全面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第91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11月1日下午,“新科技革命促进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举行。

图为平行论坛现场。

平行论坛第一单元,马来西亚驻华大使馆经济事务公使悟倪·桑卡尔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十五五”规划建议将新科技革命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高度融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切实行动。高质量发展是在开放中获得的,同时科技也在减少壁垒边界,实现跨境融合。马来西亚很多创新企业运用中国在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使得物流和医疗等关键行业增加了25%。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穆荣平表示,中国从应用技术到开发技术到前瞻性的集成技术到原始创新,这20多年的见证过程有三点启示,一是科技发展需要愿景引领、技术预见;二是要从技术到创新创业;三是产业技术革命需要长期积累。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晓东表示,人工智能是高科技集大成的呈现,可能会以超出寻常的加速度向前发展,构建新的国际规则,从技术、政策、产业合作等方面形成全球的合作框架十分重要,也面临很多挑战。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副总监赵永础表示,香港正在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加速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打造区域内科技合作的平台。从香港经验看,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变革相对接,需要不同领域的一条龙商业服务,包括物流、金融、法律等。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认为,“十五五”规划建议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要求,中国从过去的“跟跑”,现在要在更多的领域“领跑”。当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临技术迭代、社会结构变迁、全球治理重组等挑战。为此,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科技实力,另一方面和其他国家开展技术科技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在主持人小结中指出,中国未来新科技革命的趋势,就是发展、开放、造福于民众的福祉。“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的“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是对中国和世界都十分重要的课题。

图为平行论坛现场。

平行论坛第二单元中,德国赫蒂学院数字治理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客座教授托斯登·耶里尼克指出,AI涉及多学科技术,要防止只让一部分人定义人工智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需要转化、翻译以及跨学科的合作。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潘新春认为,新科技革命是推动中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维护海洋权益与安全的重要保障。“十五五”时期,以新科技赋能传统海洋产业,将提质增效、拓展空间,催生出万亿级规模的市场,以新科技为核心的海洋装备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将加快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杜雨认为,AI所推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终局”是人机共生。他建议,一是要系统化把技术应用到实际产业中;二是安全的协同共建,即在全球化大环境下,任何一个国家在使用新技术、应用新场景时要确保符合全人类的价值观和利益;三是加快转变教育方向。中国欧盟商会华南分会董事高志豪建议,中国“十五五”非常重视可持续、包容性发展。新科技革命是深化中欧合作的历史性机遇,为中欧合作注入新的动能。此外,要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要合作开放以创造可预测的协同创新环境。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小野寺修建议,应对新科技革命,一方面要提高生产率,另一方面要提高分配的公平性。技术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带来了监管、知识差距、技术垄断等挑战,为此,要加强科技的运用、教育、培训,以实现技术的公平。神芯科技(海南)有限公司创始人、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殷明表示,AI赋身机器人是基于统计学人类的数据,而对于规则发现以及创造等还没有应变的能力。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制定AI的安全监管规则。香港全球化中心主席邱震海在主持人小结中指出,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科技革命带来的变革比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都不一样,不是渐进式的升级,而是本质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人工智能是不可逆转的浪潮,更需人具备补位、链接和思辨的能力。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