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一带一路网> 乡村振兴>

粤桂协作助推凤山蝶变:“三条路”走出振兴新范式

2025-11-06 14:49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白韵之)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凤山县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山多地少,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东西部协作政策的推动下,2016年,深圳龙华区与凤山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历经脱贫攻坚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个阶段,粤桂协作在凤山县结出硕果。

农文旅融合,激活产业振兴发展之路

三门海景区位于“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盘阳河的上游,被誉为“世界长寿之源”,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水游天窗群景区。景区内有天然形成的水上天窗群、形态各异的钟乳石,以及红军二十一师秘密指挥部遗址,集绿色生态与红色文化于一体,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围绕三门海景区,凤山县打造了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集群。三门海田园综合体以蔬果种植、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油茶、桑蚕为辅助产业,以“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长寿之源”资源为依托,将农文旅融合发展,以喀斯特地质奇观为特色。粤桂协作项目资金出资2300万元参与建设该项目,并将资金量化到2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园区经营方按资产比例直接分红到村集体经济。

image.png

三门海寿源新村。

“这儿好啊!嘛嘛都好吃,风景很不错,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一周了。”来自天津的游客叶先生说。叶先生住的是三门海寿源新村乡村振兴养生民宿。寿源新村是易地搬迁安置区。凤山县协调粤桂协作资金、一汽帮扶资金及旅投公司自筹资金,租用搬迁户空闲的房屋打造酒店和民宿,并配备服务中心等功能区。2025年,租用76户农户共481间房,租赁费用为每个房间约7200元/年。另外,项目还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发展民宿、餐饮、农业观光、夜市等,有效带动群众务工,增加劳务收入。69岁的村民韦仕等家里不仅出租了房间,还在景区门口开了饭店,“外地打工的基本没有了,都回来就业了。村里不仅我富了,家家户户都富了。”韦仕等说。

此外,依托三门海景区,凤山县打造智慧空中旅游项目,发展低空经济。将原凤山集散中心停车场改建成运营基地,协调粤桂协作资金、一汽帮扶资金及城投公司自筹资金采购数台亿航EH216-S载人级自动驾驶飞行器。项目将帮扶资金形成的资产确权到相应受益村,每年为受益村直接分红,直接带动周边民宿、农产品销售、网络直播等行业兴起。

“龙凤就业+”品牌,铺就稳岗增收幸福之路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为破解凤山县“出不去、干不了、稳不住、过不好”的就业困境,深圳龙华区依托粤桂协作机制,以“就业增收”为核心,创新打造“龙凤就业+”劳务品牌,通过搭建服务平台、精准链接资源、优化保障体系,构建起“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跨省劳务协作新模式。

image.png

桂青服装厂员工正在缝制玩具。中国网白韵之/摄

在凤山县易地搬迁安置区思源社区的桂青服装厂内,员工正在为来自广东东莞的玩具订单赶工。工厂创办人彭高焜介绍:“粤桂协作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通过粤桂协作获得了广东的订单,还通过粤桂协作创办的‘龙凤就业+’平台招到员工。”桂青服装厂员工52人,其中21人是脱贫户,月收入超过2000元。

凤山县山多地少、交通不便,16.24万常住人口中适龄劳动力有10.68万,外出务工劳动力7.67万人。传统“熟人帮带”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技能单一化、服务碎片化的痛点。2018年,龙华区与凤山共建“龙凤就业+”服务平台。探索劳务品牌化、服务全周期化的协作路径。

“龙凤就业+”搭建精准化服务平台,破解“出不去”难题。设立“1+4”劳务协作工作站(凤山本地+南宁、广州、深圳、海南驻外站点),形成“需求收集—岗位匹配—输送跟踪”闭环。开发劳动力动态管理系统,采集约13万劳动力数据,实现“企业用工分类查询+劳动者需求精准推送”。通过云端招聘达成就业意向,打破地域限制。引入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运营,链接深圳企业实施“一企一招聘”。

平台打造全周期赋能链条,解决“干不了”困境。聚焦“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品牌项目,开展电工、育婴师、电商直播等培训。为学生群体开展职业兴趣测评,组织创业就业达人分享会,培育致富带头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挖掘凤山蓝衣壮民族服饰、茶油加工等非遗资源,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就业+文化传承”深度融合,拓宽本地就业渠道。

平台完善人性化保障网络,巩固“稳得住”成果。在工作站设立法律援助部,提供维权咨询,协调解决欠薪、工伤纠纷。针对“三留守”人员开展心理咨询、举办社区融入活动;组建就业指导师队伍,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落实跨省务工交通补贴、稳岗补助、帮扶车间补贴等政策。凤山县人社局副局长陈桂艳介绍:“在粤桂协作框架下,企业可享受稳岗就业补贴,每吸纳一个脱贫人口可获得2000元奖补,降低了运营成本。”

截至2024年底,“龙凤就业+”服务平台累计链接企业3000余家,提供岗位11万余个,带动9000余人稳定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占比超35%,人均年收入增速达12.07%,获评“粤桂协作促进就业贡献奖”“2023年度深圳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等荣誉,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典型范例。

民生为本,谱写科教暖心之路

粤桂协作在凤山县实施“教育提质”民生品质提升行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帮扶带来“家门口的幸福升级”。

为提升凤山教育水平,补齐教育差距,在东西部协作和“组团式”帮扶政策的推动下,凤山县高级中学迎来了来自深圳龙华区、南宁、桂林等地及中国一汽集团的优秀教师组成的“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他们从硬件改善到教学革新,从师资培育到学生成长,全方位助力学校突破发展瓶颈。

image.png

图为凤山县高中学生宿舍改造项目。

针对学校学生宿舍楼年久失修、水电老化、设施陈旧的棘手问题,粤桂协作投入资金440万元翻新了4栋宿舍楼,改善了3000多名学生的住宿条件。龙华区援建凤山高中100万元建设了运动场。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助力凤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粤桂协作还投入80万元开设了“龙华启航班”。七月份,“解码大湾区”研学活动举行。“龙华启航班”的学生们走进深圳高等学府、高科技企业,增长了见识、树立了理想。

此外,”组团式“帮扶优化了教育教学体系,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作讲座、搞教研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开设了47门校本课程,在心理关怀与建设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深圳龙华区高级中学驻凤山高中校长李强胜介绍:”带领教师把课程做好;开展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总结学校管理手册、德育手册,把好的做法留下来……“

从层峦叠嶂的喀斯特山区,到生机勃勃的农文旅产业园区;从“出不去”的就业困境,到“龙凤就业+”的畅通渠道;从教育的短板弱项,到“家门口的幸福升级”……粤桂协作以龙华之“长”补凤山之“短”,书写了一段先富帮后富、携手促共赢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白韵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