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基地” “人才+产业” 杭州建德市开创青年入乡新模式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11月15日上午,位于杭州建德市梅城镇澄清门城墙上的青春市集热闹启幕。5元一斤的丝瓜做出近百元的创意菜、挖掘化石的考古现场也能变身剧本杀、矿山坑洞摇身变成主打攀岩的户外营地……该市集作为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杭州建德市专项决赛(以下称“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60多个决赛成果展位、省级青年入乡实践站点与农业企业招聘展位、本地特色展位同场亮相,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观赏。

古老的城墙和虾灯遇见青春
从今年6月初开始,一支从全国64所高校近2000名师生中遴选出的近300人团队,走进建德新安江畔。他们深入新安江街道、梅城、寿昌、三都、杨村桥、李家六处乡镇,以“乡村出题,高校答题”的生动实践,为当地进行空间改造、文创设计、活动策划等,与村民携手编织共富梦想。
该活动由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与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单位主办。通过“大赛+基地”“人才+产业”模式,为破解青年返乡入乡的“留”量密码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新路径。

城墙上的青春市集
从一根丝瓜到一盘“潮菜” 土特产经济价值增十倍
“丝”念是你,牵“瓜”也是你;丝瓜节、丝瓜宴,顺畅气血、营养均衡……走进市集,第一个摊位就吸引了每个“赶集人”的目光:用丝瓜做的茶饮、搭配丝瓜丝的寿司和面条,还有各种模样的丝瓜布玩偶、丝瓜络做成的宠物玩具和趣味谐音梗,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蔬果王国”。
“快来尝尝我们的清络安康茶和丝情画意面,都是用寿昌镇大塘边村的‘糯米丝瓜’做的,味道很不错。”来自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郉紫嫣,是这个名叫“糯有所属 丝路振兴”项目的成员之一。面对不断涌入摊位的好奇游客,她翻页介绍菜单的手始终没停过,十余道菜品的特色倒背如流:“这款‘脆丝妙享’由丝瓜油炸而成,外酥里嫩适合小朋友;这杯‘绿野仙踪’融合了丝瓜汁和椰浆,甘甜绵密,适合年轻人;这是‘长寿瓜宝饭’,丝瓜搭配五谷杂粮饭可促消化、调血糖,适合老年人。”

“糯有所属 丝路振兴”团队在摊位上制作美食
建德“糯米丝瓜”是寿昌镇大塘边村的明星产品,因香甜软糯的口感深受本地市场欢迎。如今,当地正谋划以大塘边村为中心建设一个上千亩的糯米丝瓜基地,并打造相关产业链。
“这款丝瓜水分足、口感好而且无土腥味,我们觉得很适合开发西式融合菜。”项目指导老师朱晓彤告诉记者,团队成员来自烹饪、康养、酒店管理三个专业,从今年暑期开始,小伙伴们在经历几轮头脑风暴后研发出了丝瓜清凉糕、丝瓜意面、炸丝瓜条、椰浆丝瓜汁、丝瓜茶等多款产品,并设置针对儿童、年轻人和老年人三个群体的专属营养套餐。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团队以寿昌镇“糯米丝瓜”为材料制作的新式菜品
结合当地正谋划的丝瓜产业链,朱晓彤算了一笔账:“像这款糯米丝瓜,在商超里一斤在5元左右,但做成一盘创意菜品最高可卖到七八十元,经济价值增加了10倍,未来能为本地种植户带去更多收入。”目前,该项目已和建德本地的多家酒店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部分菜品还组织了试吃。
利用丰富的化石资源开发沉浸式剧游课程,游客在考古现场也能玩上剧本杀;将闲置房屋改造成怀旧照相馆,游客在不同房间和户外都能体验主题各异的旅拍;结合漆扇技艺与现代审美,开发更多有趣的非遗体验课程……青春市集上,许多别出心裁的项目让人们看到了青春力量为乡村的发展注入的N种可能。当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定义和改造乡村时,土特产有了“新潮味”,乡村建筑有了“ins风”、传统文化也有了“时代感”。

温州理工大学团队为李家镇“矿石小镇”设计了业态空间和各种文创产品

杭州师范大学团队为杨村桥镇设计的“互助长宁”品牌文创与包装体系

宁波大学团队为新安江街道苞茶工坊做了空间改造提升及品牌运营设计
“大赛+基地”模式 补足青年人才扎根发展的“能量棒”
从严州古城南门出发,沿着府前街一路向北,穿过一座座巍峨的石牌坊抵达“浙大西迁第一站建德办学旧址”,一座外墙爬满藤蔓的二层青砖老房映入眼帘。走进一楼,三四位装修师傅正在紧张施工,室内雏形已清晰可见。
据悉,这座由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建德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设的“青・城纪”青创基地主楼,是于今年10月发布的浙建“青·城纪”青年入乡品牌的重要载体。基地以人才集聚与产业创新为核心功能,将打造为集乡创成果展示、人才服务、青创社区与项目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致力于深化青年“一站式”入乡服务,构建成为青年乡创基地的全国样板。预计将于明年初正式开园。

浙建“青·城纪”青年入乡发展基地效果图
伴随着“八八战略”的推进,浙江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生态的自然、便利的交通、别致的村居、齐全的设施,吸引着大批青年向下扎根,走进乡野田园实现自我价值。然而,山野之路多崎岖,如何让青年真正留下来,实现与乡村可持续的“双向奔赴”?大赛主办方和举办地也在不断寻找青年人才的“留”量密码。
已举办两届的建德专项赛,共吸引全国500余支高校团队、5000余名师生深入建德乡村,将闲置空地改造成青年广场、把简易大棚转化为桑果乐园、用文创设计赋能特色农产品,成功落地66项新颖的空间运营与文创项目,逐步构建起“乡村有需求、青年有能力、发展有空间”的良性发展格局。

浙江树人学院团队为三都镇青创社区设计了空间和新产品,并在当地创建了公司
“乡村振兴大赛是面向国家战略急需的竞赛。”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张士良表示。大赛围绕人才“引、育、留、用”核心环节,以赛引才、以基地育才,推动青年人才与创新资源向乡村集聚,有效缓解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板。
作为赛事的举办地,建德是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青年与建德共成长”早已成为本地共识。从最初吸引高校团队,到如今推动创意方案落地生根、创客人才扎根发展,建德依托赛事也在开展“以赛育才、以才兴乡”的系统布局。
11月16日上午,“青・城纪”青年入乡品牌活动——“青・城荟”沙龙在严州古城举办。沙龙聚焦“青年文创与宠物经济”方向,汇聚政策解读、镇街需求、专家研判与青创案例,搭建政企校才对接平台。

首期“青・城荟”青创沙龙
目前,大赛所有项目均已由专家组进行了评审。据悉,部分项目团队已在建德注册公司,即将落地运营。(周丰 毛詹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