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协作 大唐赋能:大化瑶乡多元产业帮扶结硕果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白韵之)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这片典型的喀斯特山区,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政策正为其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大化县在深圳市宝安区与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的结对帮扶下,围绕防护服加工、生态渔业、光伏农业、特色养殖等产业,打造了一系列示范项目。这些项目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家门口”的稳定就业岗位,更探索出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助力大化绘就产业兴旺、百姓增收的新图景。
“专精特新”企业赋能,家门口稳岗增收
走进广西唐优防护科技有限公司明亮的厂房内,工人们正在为大唐集团的防护服订单进行生产加工。广西唐优防护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大化城南综合工业园区。该园区是大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就业产业配套项目,总投资1.1亿元,其中粤桂财政帮扶资金3311万元,主要建设7栋标准厂房,可吸纳1000多名劳动力就近就业。
广西唐优防护科技有限公司是城南综合工业园区建成后中国大唐为大化县引入民营企业共同打造的产业帮扶示范项目。该项目由优普泰(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出资建设,中国大唐提供订单式保障,大化政府提供全方位支持的大化县首个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工厂主要生产高科技防护服、工作服等。

图为唐惠芸在广西唐优防护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熨烫工作。中国网白韵之/摄
40多岁的唐惠芸2018年从百马乡百马村搬迁来到易地搬迁古江社区,“刚搬过来的时候没有固定工作,到处打零工。家里老人生病,两个孩子还小,老公残疾无法干活儿,全家的重担都在我身上,压力特别大。”今年,她来到唐优从事熨烫工作。她高兴地说:“在这里工作很稳定,待遇好,包吃,有加班费、全勤奖、三险,每个月工资能有3000多元。我们家今年成功退出监测户啦!”
广西唐优防护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文君表示,“我们服务宗旨是实现当地群众稳定就业,让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当上产业工人,实现稳定收入。”据悉,公司目前可提供300个就业岗位,已安排就业人数及岗位100多人,吸纳脱贫户、易地搬迁户劳动力就业,年产值2000多万元,给当地群众、脱贫户提供就业增收。
陆基渔业产业园,生态养殖促增收
从现代化的服装车间转向生态化的渔业基地,粤桂协作与大唐集团的帮扶足迹遍布大化的多元产业。

图为直径10米的标准化陆基圆池。中国网白韵之/摄
该产业园是龙着移民新村的配套产业。项目共投入6884.15万元,其中,大化瑶族自治县生态移民发展中心投入2000万元,粤桂协作资金投入1000万元,大唐集团资金投入670万元,建成了一座集成鱼养殖、鱼苗繁育和饲料加工为一体的陆基高密度闭循环(RAS系统)渔业养殖现代化示范型产业园。园区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吸纳32名脱贫劳动力及监测对象就业,年产值超2000万元。2024年,项目向周边4个社区和村屯发放了总计47万元的产业分红。
光伏板下种灵芝,立体农业助增收
在龙着渔业综合产业园对面,是大唐岩滩水电站库区。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光伏板下帷帐中,饱满的灵芝长势喜人。为高效利用光伏板下土地资源,中国大唐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充分调研比对各相关农作物生长特性、经济价值及大化县农业经济产业结构,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大化县科技小院在红旗光伏试点开展“板下经济+灵芝”项目。

图为光伏板下种灵芝。中国网白韵之/摄
项目计划利用红旗光伏阵列下方土地44亩,中国大唐投入定点帮扶资金220万元在光伏板下分批种植灵芝菌棒。若试种成功,产出的灵芝可制作成灵芝茶或中药成品销售,预计年收益达70万元左右,且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五年。项目收益将按比例分红到当地村集体,以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并为当地社区提供稳定就业岗位5-10人。
来自板生乡板烈村弄林上屯的黄美燕2017年搬迁到龙着移民新村,她是这片灵芝种植基地的管护员,“技术员手把手教我们管理灵芝,每天浇水、查杂菌,每月能挣3000元,比从前种玉米高多了。”黄美燕说,“活了大半辈子,没想过石头地里能长出这金贵东西。现在光伏板下种灵芝,家门口就能挣钱!”
中国大唐的“发电+种植+就业”立体收益模式,正让“绿水青山”加快转化为“金山银山”。
“金凤凰”七百弄鸡,全产业链飞向全国
从光伏板下的“仙草”灵芝,到飞往粤港澳的“金凤凰”七百弄鸡,大化的特色产业在粤桂协作与大唐帮扶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在深圳商超,贴有“圳品”标签的七百弄鸡格外“吃香”,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吸引了不少回头客购买。“七百弄”位于大化县西北部的七百弄乡,七百弄鸡因此得名。近年来,在粤桂协作和大唐集团的帮扶下,这只养在深山的“土鸡”不仅打开了通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大门,还飞上了全国“两会”的餐桌。

图为大化镇双排村七百弄鸡种鸡场。中国网白韵之/摄
在大化镇双排村七百弄鸡种鸡场,“广东深圳 中国大唐乡村振兴共建项目”16个朱红大字赫然醒目。种鸡场总投资1653.31万元,其中,粤桂协作财政帮扶资金投入750万元,中国大唐集团投入帮扶资金600万元,打造养鸡所需的孵化舍、育雏舍、种鸡舍、育种舍和有机肥生产车间的“四舍一间”。
近年来,粤桂协作全力助力七百弄鸡特色全产业链提质升级,持续助力七百弄鸡全产业链发展。投入3570多万元建设种鸡场、养殖场等设施,推动规模化发展。引入深圳标准促进会指导,健全标准体系,助力产品获“圳品”认证,出台多项措施打造“生态鸡”“绿色鸡”品牌。采取“党建+企业+党员”模式,建设电子商务城,扩大销量,通过政策将七百弄鸡销往粤港澳大湾区等全国各地。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吸引农户参与,共享产业发展成果,带动养殖农户3.71万户,受益群众14.8万人。投入800万元广东帮扶资金,用于产业升级改造和融合发展项目,打造以七百弄鸡养殖文化、研学基地、农业观光等为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全县累计培育有4个七百弄鸡繁育场,158个七百弄鸡规模养殖场、1个产业核心示范区,饲养量超过300万羽,覆盖全县16个乡(镇)158个行政村(社区),受益群众3.7万户14.8万多人。
从引进“专精特新”企业建设防护服工厂,到打造现代化的陆基渔业产业园;从探索“光伏+灵芝”的立体农光互补模式,到推动七百弄鸡全产业链提质升级、飞向全国,粤桂协作与中国大唐集团在大化瑶乡的携手帮扶,精准聚焦当地资源禀赋与发展需求,构建起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这些举措不仅有效盘活了土地、光照等自然资源,更创造了大量就近就业岗位,激发了村集体经济活力,带动了数万群众稳定增收。
东西部协作与央企帮扶形成的强大合力,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为大化县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动能,绘就了一幅区域协同、互利共赢的壮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