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抱团出海”成大趋势 民企是探路人

   

宋志平: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2018年9月25日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一带一路”倡议给国内企业带来怎样的机遇?企业家应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如何更好地携手向前?助力脱贫攻坚,企业家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中国网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

访谈实录

 


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一带一路”倡议给国内企业带来怎样的机遇?企业家应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如何更好地携手向前?助力脱贫攻坚,企业家应发挥怎样的作用?中国网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

主持人: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五年,您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给国内企业带来的机遇呢?

宋志平:“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重大机遇。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们经历了经济技术在国内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的需要,中国企业有机会让一些先进的技术、装备、管理理念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走向世界。所以,对于中国企业家来讲,这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也是一个成长过程。早年的英国、美国,包括后来的日本都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先在本土发展,然后走向国际化。中国的企业“抱团出海”,已经形成了大趋势。

尽管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和困难,但是回过头去看,“一带一路”建设这五年,不仅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去”有了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为一个企业家要有理想,有创新精神,我觉得“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企业家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要到哪里去,要有敢闯敢做的精神。

主持人:您认为企业家应该如何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的发展?

宋志平:其实“一带一路”是一个大概念,这个大概念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该以自己的行为去作出贡献。我们大家都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就做好了。

第一点,要保护环境。我们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应该保护那里的环境。在做每一个工厂的时候,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而且都要种树、种草,让当地知道中国企业是绿色的企业,这个非常重要。

第二点,要让当地的员工全身心发展。把当地的员工也当成企业的主人,“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要想做好企业,必须依靠当地员工。要做一些员工拓展,让他们有归属感,热爱公司,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点,就是公益。我们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文化、宗教和习俗。中国公司在海外做了很多好的公益事业,打井、捐助医院、捐助学校、捐助艾滋病防治中心等等。为什么做这些?第一,当地人需要;第二,我们要为当地的公益事业做出一些贡献。

我们是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民族,我们的企业家应该是有境界、有思想的企业家。树立起中国的企业形象,这就是中国企业家们“走出去”要做的事情。我的愿望就是,让全世界的人民都喜欢中国的企业,都喜欢中国的企业家,都喜欢中国,这要从每个人做起。

主持人:在您看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如何更好地携手向前?

宋志平: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不可分割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国有企业很多是大企业,民营企业很多是中小企业,它们之间是互相配合的。中国建材集团一年有3000多亿元的收入,为我们提供各种服务、外包的都是民营企业,同时,中国建材也支持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合作,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海外(开拓)的过程中,国企是离不开民企的,我们今天说的很多大型项目,在最开始是民企在当地获得信息,并且有很好的人脉关系,国企用技术和实力完成项目,在这过程中给民企一些回报,例如咨询费或者股份等等,民企也特别高兴。我认为,民企是国企走出去的引路人、探路人。

有时候我们去国外,来自国企、华人协会、民营企业等方面的代表坐在一起,当你看到那个场面的时候,会由衷地想,我们中国人是一家,我们“抱团出海”。民企和国企在“走出去”以后,才更能体会到大家相依相存。其实国企和民企的合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是中国“走出去”建设“一带一路”的一大优势。

主持人:中国要在2020年消除极端贫困,您认为企业家应该如何助力脱贫攻坚?

宋志平:企业可以创造财富,但是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财富?是自己独享还是造福社会?我国现在有一定的贫富差距,还存在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对于企业家来说,尤其对于央企的领导人来讲,贯彻精准扶贫,(打好)脱贫攻坚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

中国建材集团作为央企,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我们派了大量的年轻人出任贫困地区的第一书记。像安徽的石台县,就派了10个年轻人,我对他们说,第一,你们是去锻炼,在农村锻炼会得到难得的体会;第二,我们要帮助当地脱贫。脱贫一方面是经济问题,另一方面是观念上问题。所以我鼓励中国建材集团的年轻人多去参与扶贫工作,给当地带去新观念、新知识。

宁夏靖远的杨宁村,我们给当地建立了养牛场,建设光伏发电站。接下来,我们准备在云南三个县发展绣娘,让民间的艺术成为商品。做一些当地的艺术产品,比如刺绣、织绣等等,我们在网上进行销售,这样也能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总之,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扶贫)。一方面经济要支持,另一方面要建设一些合适的工厂发展产业,第三方面要在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多做一些工作。

除了帮扶五个贫困县之外,我们还参与援藏、援疆等工作。先富带后富,企业有这个责任。企业家应该是“义利相见,以义为先”,过去古人有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企业家应该要有这种情怀。央企、国企、民企应该多关注扶贫事业,都出一份心力去支持这件事情,我们的脱贫目标一定能够完成。

(监制/终审:郑文华;编审:王振红;主编/摄像:王东海;主持人:喻智晓;编辑:刘梦雅;后期:刘芳奇)

 

企业家建言

<
>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