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至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成果越来越丰硕,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在昨天(9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与会专家们认为,“一带一路”目前已经进入了新阶段,现在需要“跳起来摘桃子”。
央广网上海4月9日消息(记者 唐婧)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在论坛上提出,目前全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了一个新的矛盾转折点,而“一带一路”是纠正全球化中失衡现象的一个重大举措。
黄仁伟:全球化的一个很大破坏因素就是热钱,全球热钱流动达到了几十万亿甚至上百万亿资金的规模,但是它们不到实体经济去、不到基础设施去、不到发展中的穷国去,哪里有利可图到哪里去,然后再卷财富而走。但中国把资金流向基础设施、流向发展中国家,用1万亿左右的资金带动全球几十万亿的资金向基础设施、实体经济和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个对全球化来说是莫大的贡献。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教授王义桅表示,“一带一路”目前已经进入了2.0时代,观念上要有新的突破。
王义桅:“一带一路”到了2.0版本这样一个时代,从解决中国的过剩产能,中国企业走出去,变成了各个国家自己实现现代化、工业化,乃至推动全球化的一种方案,那么就要淡化中国,让它属于世界。如果不处理好和已经存在的国际组织、国际体系的关系的话,那么我觉得“一带一路”的境界是不够的,也是走不远的。
“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秘书长金鑫很同意王义桅的看法,他认在,低垂的果实已经摘完了,这个时候需要“跳起来摘桃子”,所以必须有新的理念,这个新理念就是淡化中国的“中”字。
金鑫:“一带一路”要打造升级版,要适当地淡化中国的“中”字,要突出一个“共”字,不仅仅是中国和沿线的国家要对接,还要推动沿线国家之间互相开放对接,甚至要将发达国家“请进来”。同时,要改变一些发展中国家等靠要的观念,要让他们知道,早参与早受益,形成一种竞相参与的态势。
道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醒生建议,可以借助一张重要的通行证,也就是互联网。
张醒生:我可以提出一个2.0 pass,今天控制一个国家的,除了我们知道的传统意义上的东西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互联网。如果我们把中国的互联网优势像云彩一样照在“一带一路”的天空,那么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势力就会变成这个社会离不开、甩不掉、没办法对抗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