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海外布局的正确姿势

发布时间: 2017-05-13 11:00:44 |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单素敏 | 责任编辑: 袁放

关键词: 比亚迪,Altoona,一带一路,物流车,姿势

比亚迪:海外布局的正确姿势

  2017年3月23日,在美国兰开斯特的比亚迪北美工厂,工人在焊装车间工作

2017年5月1日,在北美地区最大的交通展,先进清洁交通展上,比亚迪集团携参展的“四大金刚”产品——纯电动港口牵引卡车、纯电动环卫卡车、18米铰链式纯电动大巴和纯电动叉车的亮相,引发了业界的关注。

参展的18米铰链式纯电动大巴的订购方,美国加州羚羊谷交通运输局(以下简称AVTA)根据油电价差测算,该车投入使用后每辆车每年能够节省的成本将高达30万元人民币。

实际上,节能、环保、低噪音、维护简单、续航能力强等等,是比亚迪包括环卫车、城市公交车、道路客运车、出租车、私家车、城市商品物流车、城市建筑物流车等在内的七大系列新能源产品的共同特质,也是其在海外市场不断斩获订单、收获“粉丝”的原因所在。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比亚迪的全球化步伐开始明显加快。

在应对大气污染、化解能源危机成为世界共识的今天,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太阳能、储能业务已经遍布全球。在其设立销售、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的国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叙利亚、伊拉克、印度、埃及等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余多数则是“一带一路”重要相关国家。

长滩反击战

2013年3月,在洛杉矶成立北美总部还不到2年的比亚迪喜获美国长滩运输署的10辆电动巴士订单。然而,旗开得胜的滋味还未品尝多久,在竞争对手及其背后超级政客的策划下,长滩运输署董事会迫于压力,撕毁了此前与比亚迪达成的巴士订单协议。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创,比亚迪迅速作出反应,挑战被美国联邦交通管理局称为“魔鬼测试”的Altoona测试,以进一步确立和证明自己的技术优势。

2014年5月,在经历了116天的“炼狱”之后,比亚迪纯电动大巴K9顺利通过测试,成为全球首辆通过该测试的12米纯电动大巴,同时也获得了联邦交通管理局颁发的整车生产资质,相当于获得了在美销售大巴和将其作为公交车经营的许可证。

2014年9月长滩运输署重启电动巴士招标,比亚迪迎来了绝佳的反击时刻。2015年4月29日,长滩运输署董事会通过2个小时的激烈争论之后,正式宣布将10辆纯电动大巴订单重新交给比亚迪,不仅如此,还追加了另外50辆订单。

实际上,叩开汽车强国的大门并持续赢得市场信任,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绝非易事。

“在美国市场,我们的打拼不是从零而是从负数开始的。”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李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还未真正接触市场之前,比亚迪就因为“中国公司”的身份被美国人戴着有色眼镜来审视。

电动车作为一种新产品,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陌生,因此市场对比亚迪的接纳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牵涉到政府拨款购买,所以从进入市场到拿到订单,通常需要3~5年时间。

李柯把比亚迪经历过的挑战和艰辛用“三座大山”来形容,而应对这些挑战、渡过重重难关的“法宝”只有一个——用核心技术和核心生产能力打造出来的竞争优势。

对此,比亚迪美国团队引以为自豪的“长滩反击战”就是最好的说明。

“不可否认,中国传统燃油汽车产业是落后于人的,但在新能源车领域,我们的国际地位是在不断提升的。像比亚迪的业务不仅在泰国、印尼、巴西等国产商用车传统出口地区占有优势,还拿下了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很多大单,这是最好的证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汽车产业研究室副主任徐可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合作共赢的全球网络

事实上,比亚迪的战略眼光不仅体现为向外销售和输出自己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了合作、共赢的生意网络。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这样的合作共赢关系网开始变得愈加清晰。

“这3年多,不光是比亚迪在不断拓展全球市场、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我们布局的国际市场、生产基地,也给当地带来了税收、就业机会及环保效益,等等。”李柯告诉本刊记者。

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加坡为例,2017年2月24日,一个由100辆比亚迪e6纯电动车组成的首支新能源出租车队投入商业运营,不仅让市民无需预约就可以享受到电动车环保、静谧的服务,每年还能为这个“花园城市”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6400吨,相当于植树近26000棵。

传统柴油公交大巴是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拥有欧洲最大大巴市场的法国面临着能源转型的紧迫压力。

2017年3月23日,比亚迪宣布在法国上法兰西大区博韦市投资1000万欧元建设阿洛讷工厂,计划于2018年投产,这个项目初期带来的就业岗位就有约100个。博韦市市长兼国家参议院议员卡罗琳·卡约表示:“我为本地区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感到高兴。”

而比亚迪在匈牙利的电动大巴工厂,也于2017年4月4日在北部城市科马罗姆举行了开幕仪式。至此,中国新能源品牌在欧洲投资兴建的第一座电动车工厂正式落成并投产。预计该厂至2018年总投资为2000万欧元,总雇佣人数将达300人。

截至目前,比亚迪在全球有22万员工,拥有33个国内外工业园,在包括美国、巴西、日本、印度等在内的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都有生产基地。

比亚迪:海外布局的正确姿势

  新加坡首支比亚迪电动出租车队整装待发

真正融入本地市场

李柯认为,企业深入海外市场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实现本地化,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带来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真正融入当地文化与市场,被当地政府及民众认可与接纳。而这也被认为是“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企业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标志。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3月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在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简称“五通”)等。

比亚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地区,主要推广的是轨道交通、电动车、储能等产品或解决方案,属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或重大民生工程,对“五通”等方方面面有着较一般产品更高的要求。

“‘一带一路’的推进,在政策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各方面都对比亚迪在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推广和布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将推动比亚迪加速和完善全球化布局。”李柯说。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仲建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特别是诸如印度、印尼、墨西哥、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普遍具有城市人口密度较大、城市交通相对拥堵、财政预算有限(修建地铁成本较高)等特点,非常适合修建工程造价较低、建设周期较短、运量适中的跨座式单轨,比亚迪的“云轨”有望在这些国家获得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徐可看来,“对‘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开拓和布局,除了能够为比亚迪带来市场机会,还提供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确立自己技术标准的机会,这可能是更有价值的部分。”

“我们非常看好和珍惜‘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会,我们也相信,不止比亚迪一家中国企业,更多的中国企业都能搭乘‘一带一路’的快车,助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和相关国家编织起更加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李柯说。(记者单素敏)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