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化的本土化

发布时间:2017-05-17 09:07:0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义桅 | 责任编辑:刘芳奇

关键词:一带一路,港区铁路,本土化,习近平论治国理政,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中国应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毛泽东主席当年的愿望,今天的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正在实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巨大成功,就是诠释“世界养育中国,中国回馈世界”的主题。

“一带一路”鲜明地体现在传播改革开放经验、工业化经验、脱贫致富经验,减少沿线国家学习成本,鼓励它们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甚至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

(一)改革开放经验: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开放。“一带一路”将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从“中国向世界(主要是发达世界)开放”到“世界(尤其是沿线国家)向我开放”转变,推动了世界的开放,尤其是南方国家之间的相互开放。“一带一路”正在倒逼沿线国家的改革和国际体系变革。比如,非洲领导人来中国坐高铁,意识到高铁是不等人的,被迫改变了生活习惯,回国倒逼改革。肯尼亚总统肯雅塔每三个月都到蒙内铁路和蒙巴萨港建设工地去视察,学习中国领导经验。国际层面,正如亚投行效应所显示的,亚行、世行都因为亚投行“高效、绿色、廉洁”高标准也不得不做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因为人民币国际化而悄然变革。“一带一路”正在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架构,推动全球体系改革。

(二)工业化经验:基础设施先行,慧及民生。2010年,中国在加入WTO9年后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工业制造国,现今的工业产值是美国的150%,是美日德总和。这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底气。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教育,这是中国工业化经验的浓缩。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具有从建造、运行、管理全套优势。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正在非洲推行“三网一化”战略——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区域航空网、基础设施工业化,推广民生工程和教育培训,让非洲摆脱贫困恶性循环的局面,让非洲市场以点带线,以线带片,从基础设施(港区铁路贸五位一体)互联互通着手,帮助非洲获得内生式发展动力,形成经济发展带,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而推动政治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巴经济走廊更是六大经济走廊旗舰工程,帮助巴基斯坦补上基础设施短板,推行工业化,实现经济起飞,最终成为中等强国。

(三)脱贫致富经验: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要致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要闪富,通网路”,成为中国脱贫致富经验的鲜明总结,日益流行于世。“再穷不能穷教育”,中国注重义务教育和培训,阻止贫困的恶性循环。中国因此创造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将7亿人脱贫致富的奇迹,为世界脱贫贡献率超过七成。精准扶贫、开发性扶贫,扶贫与脱贫的结合,这些经验对世界具有广泛借鉴意义。非洲领导人表示,贫困是人类的公敌。习近平《摆脱贫困》一书的英法文版,即将在非盟总部发布,预计会掀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后非洲学习中国的新高潮。去年在蒙巴萨参加中非媒体与智库论坛上,坦桑尼亚记者现场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羡慕中国以钉钉子精神搞建设、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精神气度。也因此,笔者在《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一书中很早提出把“一带一路”放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全面对接联合国和平与发展事业。

上述经验,集中体现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于绿色、健康、智力、和平四大丝绸之路建设中,避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先污染后治理”弯路,塑世界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之势。

针对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各种各样的担心,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开幕式演讲中承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经验,但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中国经验的分享不仅应基于自愿、平等、共赢原则,更应结合所在囯的国情,创新合作模式,让各种项目落地生根,更好造福于沿线国家人民。一句话,推动全球化本土化,这是中国成功走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基础上,为“一带一路”发展所分享的经验,也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

来源:观点中国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