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城市群,不能只考虑居住空间,还要考虑就业容量、配套设施、服务功能、资源环境等。如果能培育若干集聚人口能力较强的城市,就能完善城市群结构,从京津双城记发展到多城记,有效吸引过于密集的中心城区人口自愿向外转移。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4年2月26日)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去年已经启动了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还要在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完善合作机制。从生态系统整体性着眼,可考虑加大河北特别是京津保中心区过渡带地区退耕还湖力度,成片建设森林,恢复湿地,提高这一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4年2月26日)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这个系统立起来了,协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就立起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一体化就很容易实现了。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4年2月26日)
要把交通一体化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领域,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共同推进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格局优化,科学规划并建设现代化、智能化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快构建三地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条件。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4年2月26日)
同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京津冀统一要素市场建设滞后,市场化水平较低,这是制约协同发展的重要方面。要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破除市场壁垒,探索建立区域统一的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权交易、技术研发、创业就业政策,完善共建共享、协作配套、统筹互助机制,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4年2月26日)
总的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仅是解决北京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需要,也不仅仅是解决天津、河北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需要,而且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优化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在北京市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2014年2月26日)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近睦远交,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1月4日),《人民日报》2014年11月7日
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1月4日),《人民日报》2014年11月7日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要实行包容发展,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要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有早期收获计划和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抓落实,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扎实开展经贸合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起来。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1月4日),《人民日报》2014年11月7日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企业参与,同时发挥好政府作用。要重视国别间和区域间经贸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工作,设计符合当地国情的投资和贸易模式,通过机制化安排推进工作。要加大对外援助力度,发挥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要统筹好部门和地区关系,各部门和各地区要加强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1月4日),《人民日报》2014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