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声智库助力西安经开区打造“一带一路”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发布时间: 2017-08-28 17:52:34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贾馥榕、钱晓楠、卜硕 | 责任编辑: 王东海

关键词: 国声智库,西安,一带一路,制造业

    中国网讯 (实习记者贾馥榕、钱晓楠、卜硕)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也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部署了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为到2045年将我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规划了蓝图。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日益深入,制造业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的制造业在“一带一路”地区大有作为,高铁、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制造业、船舶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张新名片,国际产业合作园区遍地开花。《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实施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两大战略构想的相互对接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陕西,追赶超越的布局已经展开。《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7年行动计划》要求:加强与中亚各国在现代农业、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西安市发改委近日召开“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协调推进会,对下半年“一带一路”工作进行了安排,要求重点谋划和推进十二项工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

    在陕西省追赶超越战略中,西安经开区被赋予打造全省先进制造业排头兵、引领建设大西安万亿级工业大走廊的历史使命。西安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婧表示,经开区要紧抓“一带一路”、“军民融合”等国家机遇,充分认识国家和省市赋予的发展定位,实现加快发展;要以理念创新来带动战略制定和指导实践,实现引领发展;要在军民融合、工业信息化融合、“互联网+”新常态下,深度发掘比较优势,实现创新发展;要建设宜居宜业新北城,实现全面发展。

    西安经开区位于西安城市北部,是西安市行政中心所在地,也是西安的政治中心和“新北城”。经开区成立于1993年,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此后获批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今年4月1日,陕西自贸区正式挂牌,西安经开功能区成为自贸区的重要组成板块。

    经开区自成立以来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基”,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西部发展速度最快、外向度最高、投资环境最优、最具成长潜力的区域。截至2016年末,经开区聚集各类企业28000余家,吸引38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57个,中国兵器、中国中车等31家大型中央企业投资建设的107个项目,以及60余家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了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总部经济和现代金融、消费品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军民融合、能源加工八大主导产业。

    陕西自贸区西安经开功能区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把自贸区建设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结合,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新金融产业和制造服务业,打造“一带一路”先进制造业高地和制造服务业高地,建设“一带一路”金融创新试验区和产融结合示范区,促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构建产融服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特别是提出的“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发展规划,西安经开区出台了《实施“三新战略”、助力“建强创佳”,实现追赶超越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1年)》和《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实施方案》。

    “三新战略”包括聚焦新目标、明确新任务、开辟新路径。其中,三大新目标分别为:引领建成万亿级工业大走廊、力争进入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三大新任务分别为:打造八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一带一路”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新北城。六大新路径分别为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板块协同、开放联动、集群重构、绿色引领。

    今年以来,西安经开区“三新战略”行动力催生出累累硕果: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延长新材料产业园、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特色小镇等多个重点项目成功入区,经开区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年招引两个百亿级工业项目的工作任务;丝博会暨西洽会签约1188亿元,招商成果居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经开区完成生产总值308.8亿元、同比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0.8亿元,同比增长13.4%,固定资产投资332.3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

    同时,经开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双创载体建设明显加快。截至6月底,经开区已累计建成双创载体20个,完成年度任务的100%,载体总面积累计达到39.73万平方米,累计380余家企业入驻双创载体,创业团队已达370个,从业人员5617人,载体入驻率均达到90%以上。目前,经开区现有的20家双创载体全部建立了专业运营团队,成为西安市双创工作开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根据行动计划,西安经开区将开展招大引强、筑巢引凤、增进腔骨、融合升级、创新突破、产城融合、开放带动、金融聚力八大行动。计划到2021年,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累计过百家,引进高端人才超过1000人,培育5家以上百亿级大企业集团,进出口总额超过100亿元美元,世界500强设立企业(机构)及投资项目超过100家(个),实现金融服务业收入300亿元,弥补交通、文娱、商贸、医疗、教育等配套短板,建设“品质经开”。

    另一方面,进一步发挥经开区军民融合潜在优势,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建设西安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域。按照园区统筹、基地承载、板块联动、驱动创新、平台支撑的思路,实施“12345”军民融合发展,建设经开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到2021年,军民融合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中国兵工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许毅达认为,西安的制造业有优势,经开区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要紧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找准自己的点。特别是要做好军民融合和“一带一路”这两篇大文章,抓住这两个关键词,这是经开区最大的优势所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新媒体运营主管、国声智库文化发展中心执行主任徐蕴峰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让古丝路起点陕西迎来了追赶超越的黄金机遇期。西安经开区作为陕西省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和西安市加快工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区,拥有完备的产业链、密集的科研资源和雄厚的人才优势,有实力建设“一带一路”先进制造业高地和制造服务业高地。西安经开区应切实贯彻落实“三新战略”部署,以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为工作重心,不断引入战略性大项目,纵深军民融合产业建设,同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用科技创新激发产业活力,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为大西安建设和“建强创佳”做出积极贡献。

    徐蕴峰表示,国声智库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智库观”的新型智库,是一个开放、共建、共享的智库平台,既为公共决策提供思想和行动方案,也为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国声智库携手“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课题组,拥有权威专家资源、“一带一路”专项重点课题、“一带一路”动态项目库、“丝路文库”专项成果,“云媒中国”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能力,以及在助推品牌城市发展上积累的成功经验。随着“一带一路”加快进程,未来国声智库将为西安经开区打造“一带一路”先进制造业新高地贡献力量。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