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 2017-12-12 10:08:57 | 来源: 山西日报 | 作者: 张丽 | 责任编辑: 殷晓霞

关键词: 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启动以来,山西省主动对接、积极跟进、参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凭借舞剧《粉墨春秋》等文化精品剧目和“山西品牌丝路行”等展会平台走出国门,在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不过,与山西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相比,我省的国际影响力尚有很大提升空间。借力“一带一路”建设,以对外文化交流塑造山西美好形象,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发力。

在宏观层面发力。政府引导,民间主导。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由政府牵头主办,短期来看风险低、效率高。不过,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对外交流活动应由政府牵头,然后交由民间机构和民间资本运作。通过“自下而上”的民间传播途径,人文交流更易于被接受,且具有强大的亲和力、生命力和可持续性。我省的对外交流活动多一些民间力量,会更有助于山西文化走向国际。如,“忠、义、信、勇”的关公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核,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民众中有极高的认同度。我们可以发挥关公故里运城的地域感召优势,以解州关帝祖庙、常平关帝家庙、常平关帝祖陵等关圣文化建筑群为载体,由关公文化协会等民间组织与以上国家合作主办国际关公文化节,使关公精神超越国别和意识形态,成为一种文化共识与认同,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良好的民众情感基础。

特色鲜明,精准对接。对外文化交流基于相似或相同文化背景、信仰和价值观的文化相互吸引,通常遵循“同—同”(爱其所同)、“异—同(敬其所异)”和“异—异”(互补共荣)三部曲。为此,对外文化交流应尊重差异,寻求共识,即“求同存异”。对外文化交流的理想境界是相互包容、借鉴和欣赏,进而实现共同繁荣。对外交流一定要深入考察我省特色文化,认真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构筑对接、对话平台,使共有的文化精髓得到异域民众的接纳和认同,从而推动山西文化走向国际,并进一步提升山西的形象。以佛教文化交流为例,五台山、云冈石窟、赵城金藏等丰厚的山西佛教文化遗产,足以成为联结中国与东南亚佛教国家信徒的情感纽带。此外,山西高僧法显,既是中印友好交流、也是历史上“一带一路”的见证人和实践者,他撰写的《佛国记》是最早记录包括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历史、文化、地理、风俗等的鸿篇巨制,成为研究东南亚国家历史的极为珍贵资料。

合作交流,避免“单行”。目前,我省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大多是“单向传播”,而“双向交流”却略显不足,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尚未成熟。本着开放、共享的理念,挖掘共同的文化资源,寻求最大公约数和最佳对接点,使文化交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如,由明清晋商开拓主导的“万里茶道”,中、蒙、俄三方联合申遗,对于山西来说就是一个重要契机,以文化共识为纽带联结民众感情,使晋商文化的光辉重新照耀“万里茶道”。通过人文交流活动,摸索、培养成熟的多方工作协调机制,提升山西省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国际合作能力。

在中观层面发力。“商”“文”融合,互利共赢。以“山西品牌丝路行”为例,该活动自2015年启动以来,已在匈牙利、俄罗斯、意大利、印度、波兰等国成功展销,为山西的名优特产品走出国门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不过,此活动文化要素所占比例较低,参展的也多数是文化商品,文化的真正内涵并未得以展示,渗透力和影响力难以放大。如果能在“山西品牌丝路行”平台上加载更多文化内容,结合现代元素,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则会进一步推动山西省对外文化交流和经贸市场拓展。

超越“单打”,形成集群。目前,我省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较“单”“散”,应跳出“单打独斗”的思维定势,多渠道多维度策划系列交流活动,创设新的平台或搭建“山西品牌丝路行”等成熟平台,形成规模化,扩大集群效应,力推山西文化走向国际。

以人为本,互动生“情”。对外文化交流要以人为本,脱离了各国民众的对外文化交流,其吸引力、影响力和生命力都难以持久。目前,我省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涉及人员互动往来的较少,多数是依托文化产品进行,喧嚣过后认同渐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众间情感联结的纽带,正是彼此认同传播的文化,文化交流本质上需要通过人来实现,可行的路径应该是“始于人,终于人”。为此,应设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各国青少年文化交流项目,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合作,互派人员开展短期文化考察,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加深对彼此的印象和感情,让文化交流回归“人文”本位。

在微观层面发力。语言通道无障碍。利用省内高校优质外语教学资源,设立对外文化交流语言服务中心,遴选有资质的高级翻译、口译人才,组建多语种服务团队,翻译推介山西文化精品,争取实现跨国交流语言通道无障碍。

文化交流在“云”端。借助文化云平台建设,完善山西文化数字资源库,及时对文化专题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内容进行更新,进一步扩大山西文化国际影响力。

媒体合作拓新径。积极与国际主流媒体展开合作,策划推出山西特色的系列文化精品,如《山西往事》《面食山西》等节目,讲好山西故事,塑造山西亲和、美丽、开放、包容的良好国际形象。(张丽 本文系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山西对外文化交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为山西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商务英语教研室主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外交学博士研究生)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