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罡:与著名书画家、鉴定家萧平谈林散之(上)

发布时间:2017-12-25 18:02:4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王罡 | 责任编辑:刘芳奇

关键词:林散之,先生,萧平,草书,王罡

草圣林散之

身后功名

——与著名书画家、鉴定家萧平谈林散之(上)

王 罡

一条长江路,半部南京史。2017年12月23日上午,《追忆草圣林散之》摄制组一行6人带着3台4K摄像机、2部照相机,来到南京长江路至真堂美术馆,采访拍摄林散之学生、著名书画家、鉴定家萧平。

著名书画家、鉴定家萧平近照。 王月举 摄

萧平,别署平之、戈父。室名爱莲居。1942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扬州。1963年毕业于江苏省国画院。曾任书画鉴定之职于南京博物院19年,1981年调到江苏省国画院。萧平先生是一位集书法、国画、鉴赏、史论、收藏于一身的艺术家,50多年的创作、研究与实践,诸多方面的非凡建树,在当今中国艺坛实属罕见。萧平的绘画不拘一格,借古开今,清新放逸,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书画展30多次,作品被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外10多家博物馆收藏。萧平出版有《萧平书画集》、《萧平书法集》、《萧平人物画集》等书画集30多种,研究专著有《山水画传统技法解析》、《陈淳》、《龚贤研究》、《丹青论古今》、《鉴识傅抱石》、《心路》等10多部。萧平多次应邀赴美国、亚欧等国家和地区讲学考察,出席国际艺术高层论坛并发表论文和演讲。

王 罡:萧老师,你好!

萧 平:你好!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王罡(左)在采访萧平先生。 王月举 摄 

王 罡:你在南京博物院从事书画鉴定的时候,林散之先生经常去南博看展览,你总是陪侍左右,然后请他到你办公室喝茶休息。请你给我们讲一讲这方面的故事,好吗?

萧平(左)与恩师林散之。

萧 平:提起老师林散之先生,就是现在静心闭目,他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我的眼前。

1963年,我从江苏省国画院毕业后,来到南京博物院,负责书画鉴定工作。南京博物院藏画很多,经常举办书画展览,或者是明代的,或者是清代的,或者是其他专题。南京的书画家大都要来,外地画家也会赶来看展。林散之先生当时已近70岁了,但他时常前来观看展览。有一次,林散之先生看完展览后,对工作人员说:“帮我找找萧平。”他们就把林散之先生带到我的办公室。一看林老来了,我很开心,赶快搬出椅子,给他泡茶。他一面喝茶,一面看我办公室。我的办公室比较大,办公桌兼画桌,桌上搁着两个镜框,里面是我自己画的画,有一张叫《习作者》,画面是一个小孩,大大的眼睛,戴着帽子,拿着笔在画画。他看了好久,对我说:“这是你画的?”我说:“以我的儿子萧戈为模特儿画的,才画好不久。”他说:“好,神气。你把它拿下来,我要题字。”我把画取出来,打开砚台,拿出毛笔,林散之先生在画的左上方题写了“泼辣顽皮”4个字,落款:聋叟题。

林散之先生为萧平人物画《习作者》题款,见左上方。

还有一次,我画了一张山水画,是根据西方一本画报上的照片画成的,叫《高山流水》,色彩比较重,林散之先生问我:“哪里的景色?”我说:“不知道,是外国的。”他说:“章法很好,墨气不够。”说完就叫我取下来,他在画上加笔、加墨,几乎半张画都有他的笔墨,最后还写上了他自己的名字。这幅画我一直珍藏着,后来被人偷走了。多少年后,有个朋友告诉我,夫子庙的一个画廊有一张画是你和林散之先生合作的,上面还有你和他的名字。那种失而复得的感觉,真让我高兴得不得了,我连忙说:“在哪里?把它买回来。”他说:“这样,萧老师如果你去买这幅画,画廊老板一定要高价。我替你买,我已经跟他砍到了最低价。”一张小小的,四尺六开,对方坚持低于10000元不卖。最后我还是买了回来,重新装裱,这时前后已相隔了近30年!为了表示感谢,我还送了一幅字给我那位帮我买画的朋友。

萧平先生正在讲述老师林散之帮他改画的经过。王月举 摄 

1976年,南京博物院举办《明清画展》,林散之先生这时已79岁了,依然兴致勃勃地前来观看,我陪着他仔细观看每一幅作品,他不时地作出评价。看完后来到我办公室,我要给他泡茶,他却摇摇手说:“不用了,给我铺一张纸吧!”我知道他诗兴来了,立即打开桌上的一本空白册页,他起身在笔筒中选笔,没有长锋羊毫笔,就拿了一支小狼毫“点梅”,口中念念有词,挥笔写下一首诗:“文运红花开又开,十年此日又重来。请看满壁惊人树,都是刘郎去后栽。”因为这是“文革”后第一次举办古代画展,所以他很激动。坚挺的狼毫丝毫没有影响他的书风,显得格外苍遒有力。当时没有带印章,第二天,我去他家补印,他见我一笑,然后说:“昨天的诗回来就改了,我再给你写在册页上吧!”于是提笔就写,第一句没有改,第二句中的“又重来”改了一个字,变成“喜重来”,第三句、第四句改为“请看满壁琳琅画,都是推陈杰出才”。10年“文革”过去了,这些曾经被批判的传统艺术又重放光彩,林散之先生又高兴又激动!这首诗既是先生对明清绘画的高度评价,又是先生严谨治学的真实反映。   

王 罡:黄宾虹是中国二十世纪杰出的画家,林散之先生对老师黄宾虹十分敬重,请你给我们讲一讲这方面的趣闻轶事。

萧 平:好。我讲一件事。1981年4月,黄宾虹先生的画展在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展出,林散之先生亲自题写展名:“黄宾虹先生画展”,然后又题词:“吾师乃是黄山老,天海莲花第一峰。”有一天,我到林老家看他写字,他把笔放下来对我说:“黄宾虹先生的绘画展在南京朝天宫,你去看过吗?”我说:“还没有。”停了一会,他说:“我已经看过了,非常震撼,我还要去再看,你陪我去。”我说:“好啊,你把时间定下来,我陪你去。”到了展览现场,林老非常兴奋,可以看出,他对老师作品的激动,完全是出于内心。林老不停地给我讲解黄宾虹的画作,这张怎么样,那张如何,中间有几张讲的时间还相当长。讲他的笔墨、他的境界、他的修养,以及他对金石学的研究。看完展览后,他叫我,还叫一同去看展的他大媳妇赵秋萍和徐志强。几个人一起在“黄宾虹先生画展”前合影留念。后来听其他人说,林散之先生又去看了一次,一共3次。 他写信给老友邵子退说:“第二次看比第一次收益多了,第三次比第二次更多,百读不厌。可惜近代知者少,不知者多,调高和寡,大江南北,无此作了。”

1981年4月,萧平(右一)陪同林散之先生(右二)观看《黄宾虹先生画展》,陪同的还有林散之大媳妇、林筱之夫人赵秋萍(左二),徐志强(左一)。图为观看后的合影。

王 罡:林散之先生的书法成就主要在草书,他用长锋羊毫笔、宿墨掺水,与包世臣、黄宾虹等前贤是否有一定的联系?

萧 平:有的。林散之先生的执笔方法学的是清代包世臣的,用长锋羊毫笔也跟包世臣有联系,宿墨掺水是学黄宾虹的。包世臣、黄宾虹与林散之都是安徽人,是同乡,前后近两百年。林散之先生对前贤有扬有弃,继承在先,形成独立面目在最后。包世臣用长锋柔毫笔,想另辟蹊径。但是,从他传世的一些墨迹来看,他的实践并不很成功,给人有一种拖沓臃肿的感觉。林散之先生则取古瘦天真一路,笔势多变,把汉碑的浑厚、颠素的狂放、王铎的奇纵揉合为一体,既有惊蛇入草的速度,又具银钩虿尾的力度。正如他在诗中所说那样:“盘马弯弓屈更张,刚柔吐纳力中藏。”这种揉合,没有丝毫的刻意与造作。又如他在诗中所说:“得了天机入了手,纵横涂抹似童孩。”这种境界就远超过了包世臣。黄宾虹的宿墨是用于绘画和古籀,或叫做草篆。林散之先生则用来作草书,运笔中时时蘸水,意在变化浓淡,增添斑剥自然的墨味。一次,我到林散之先生家看他写字。他早已磨好了一水盂,里面全是墨。上面用一张纸把它封起来,要写字的时候,把这张纸掀开来,然后拿一个小勺子,舀几勺墨放在砚台里,稍加点水,再磨一磨开始写字。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是林散之先生书法艺术的变革期。他几乎足不出户,一天下来,满地都是墨迹。我曾亲眼看见他进行多种探索和尝试,地板上铺满了刚刚书写的条幅,或大或小,或疾或徐,或收或放。“能于同处不求同,唯不能同斯大雄。七子山阴谁独秀?龙门跳出是真龙。”这是1979年2月,林散之先生给我们夫妻两个写的草书《论书一首》,这首诗的内容道出了他与前贤的关系。这种“同”与“不同”充满了辩证法,让他一跃出龙门,被誉为“草圣”。

王罡正在采访萧平先生。王月举 摄

王 罡:林散之先生经常对他的学生说,要多读书,要增加书卷气,你对林散之先生说的“书卷气”是怎么理解的?

萧 平:所谓书卷气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名词。书卷有什么气呢?但是你不知道,人们通过长期不断的读书,在知识的熏陶下,狭隘可以变得宽阔,世俗可以变得高雅,奢华可以变得淡泊。读书实际上是在你面前开启了一面窗户,通过窗户既可以看到千年以前的悠久历史,又可以提高思想境界。中国绘画是一种综合的艺术文化,文化修养会反映在你的笔墨里,反映在你的书画中,这些东西叫什么?我们把它统一论之为书卷气。书卷气不是学成的,而是长期养成的。这个气息中有传统的书画。书画可分为神品、逸品、妙品、能品。越往上走,气息越高,就是逸品,就是神品。如果气息低就是能品。能够的“能”,那只是熟练而已,是一种技艺,并不能称为一种文化。这是非常重要的,读书的意义就在这里。有一次,我到林散之先生家,墙上挂着一幅苏州沙曼翁先生的隶书对联,他竖着大拇指对我说:“江南第一啊!”沙曼翁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对中国文字学、书法、篆刻等造诣甚深。他告诉我,沙曼翁的书法有一股书卷气,要我们向沙曼翁那样,多读书,增加书卷气。林散之先生还经常对我们说:“不读书,越写越俗,再写就是个写字匠,书法最难的就是脱不出俗气!”他有一首论书的诗:“笔法沾沾失所稽,不妨带水更拖泥。锥沙自识力中力,灰线尤宜齐不齐。丝老春蚕思帝女,晴空秋月悟天倪。人间无限生机在,草绿池塘花满溪。”他把笔法、自然和人生综合在一起,这里有对传统的继承,有对自然的启示,还有对人生的感悟,林散之先生的草书充满了书卷气。

2012年12月9日,王罡(右)出席《萧平教授七十华诞 从艺五十年书画回顾展》,图为王罡和萧平合影。 孟庆鸿 摄

2014年11月2日,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图为王罡和萧平、宋玉麟(右)合影。李守一 摄

2017年10月15日,王罡与萧平、王罡的女儿王茜(右)正在欣赏林散之草书手卷《中日友谊诗》。 王月举 摄

未完待续,请看《王罡:与著名书画家、鉴定家萧平谈林散之(下)》

相关链接:

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 王罡

王 罡,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被誉为“金陵散王”。江苏扬州人,1957年出生,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哲学学士,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称号,“世界华人杰出收藏家”,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受到两代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接见并合影,著名雕塑家尹悟铭为王罡雕塑半身铜像。

王罡先后发表各类研究林散之的文章100多篇,编著《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食砚斋珍藏林散之书画精品集》,专著《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面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华人时刊》杂志连载《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一书,历时4年。《中国网》、《中国书法网》、《雅昌艺术网》、《凤凰网》等多家官网开辟专栏转载、选登《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2014年11月,王罡出席第四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2015年4月,王罡参加拍摄中央电视台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林散之》。2016年12月,王罡参加签署中国收藏《上海宣言》。2017年11月,王罡出席第十六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高层论坛。

王罡研究林散之草书的主要观点

●中国二十世纪草书第一人。

●世界著名书法家林散之。

●林散之的草书被称为“林体”。“林体”的特点是瘦劲飘逸。“林体”基本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

●林散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以刚为主,以柔为辅。坚挺瘦劲,开合有致。七十年代的作品是刚柔相济,动静相宜。以倚为正,字字相连。八十年代的作品,以柔为主,以刚为辅。亦行亦草,墨色淋漓。

●林散之草书创作的高峰期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七十年代的草书代表作代表整个林散之草书的最高水平。八十年代末的草书代表作代表林散之八十年代的最高水平。

●高度决定视野。有的人站在江苏这个小山上,评价林散之的草书;有的人站在中国这个大山上,评价林散之的草书;我们要站在世界艺术的最高峰,评价林散之的草书。林散之的草书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人类的。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中日友谊诗》、《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 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与同时代的毕加索代表作《拿烟斗的男孩》、《斗牛士》、《科学与慈善》、《人生》一样,只不过是风格不一,都是世界人类顶级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林散之的草书和非草书的价格一定会拉开。

●林散之的一般作品是正常升值,大部分精品是涨幅较大,少数极品是垄断价格。

●林散之的草书值得永久收藏。早收早受益,迟收迟受益,不收不受益!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