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量化评价"一带一路"早期项目的指标体系报告发布

发布时间:2018-01-15 11:25:54 | 来源:经济日报 | 作者:栾笑语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报告,一带一路,量化评价,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分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5日讯(记者 栾笑语)1月15日,由一带一路百人论坛(OBOR100)作为学术指导,走出去智库(CGGT)主撰,中国网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共同支持的《“一带一路”早期项目动态评估报告》(下称《报告》)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报告以“五通”为主线,从硬联通和软联通两个维度,提出国内首个“一带一路”早期项目动态评估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81个三级指标。报告为观察与评估“一带一路”早期项目的健康状况,以及对完善相关政策,提出针对性建议;对中国政府制定下一步“一带一路”国家政策和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决策参考;并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一个观察、分析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的学术视角,以期国际社会更有效地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红利。

在研讨会上,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一带一路百人论坛顾问委员周延礼介绍,《报告》甄选了雅万铁路、瓜达尔港、卡洛特水电站等5个“硬联通”早期项目和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站、南京三胞海外并购、云南文投打造《吴哥的微笑》等5个“软联通”早期项目进行分析,对中国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起到非常好的示范、指导作用。《报告》给出的指标体系能够很好地观察与思考“一带一路”早期项目的进展和瓶颈,有助于“一带一路”伟大实践行稳致远。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召集人赵磊主持了专家研讨环节。赵磊认为,该报告针对四年来中国的“一带一路”早期投资项目,围绕如何实现“互联互通”的痛点问题,对其中的代表性项目进行了较深入的案例分析;归纳了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投资风险、文化价值观传播、海外形象塑造、社会融合适应、社会责任担当、新型国际人才培养等6大主要内容;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性地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今后中国“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政府和企业在今后的“一带一路”项目建设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走出去智库联合创始人、总编辑李明瑜表示,“一带一路”前期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量化结果表明了四点结论:第一,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效果尚未完全显现,中国企业的整体投资效果仍处于“潜力型”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第二,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效应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资本进去了,但融入当地社会等人文性建设还存在很多改进的地方;第三,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带动效应明显;第四,中国企业应当更加积极地推动全球治理目标的实现。走出去智库(CGGT)作为国内“一带一路”实务问题研究的领军智库,此《报告》为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发现问题的思考路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金英伟表示,这份报告对于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一带一路”主题出版来说,是2018年的开篇之作,它以详实可靠的数据和深入浅出的分析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塑造了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具有极高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副秘书长王立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育龙,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院长孙世芳,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在研讨会上就“一带一路的智力支持”问题进行了学术分享。

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卢勃,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宣传部部长杨林,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园区事业部总经理助理詹望在研讨会上分别从中国企业的角度介绍了如何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打造精品案例。

来自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水利部、中联部等部委,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科院等研究机构,以及华电集团、中国中铁、中车、中信集团、中航工业、中船重工等企业的百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