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硕作(新华社发)
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除了消费之外的剩余财富构成了人们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基础在微观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在宏观上则表现为各类资本。在同一个市场之内,资本总是会流向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来实现最大价值。开放带来的市场边界扩大,则推升着整个经济发展的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实现的巨大经济成就恰恰得益于此。一方面,中国有着庞大的劳动力、消费市场及资源要素;另一方面,外国企业则有着中国亟需的资本、技术以及管理经验。中国打开开放之门,有力地推动了中外经济主体实现优势互补。
经历了4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不仅跃居世界第二,各行各业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本土企业。这些企业中,有的在对外开放中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形成了强大的研发体系与技术竞争力;有的得益于国内市场的迅猛增长,积累了举世瞩目的工程建造经验;还有的在同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千锤百炼,成为全球领先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如今,拓展海外业务、投资海外市场,则成为了它们谋求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共同诉求。
那么,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境外投资敏感行业目录(2018年版)》等规范是否与企业这一共同诉求相悖呢?
事实上,正如当年开放外资来华采取了规范有序的节奏一样,如今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也不能盲目冒进,而是需要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上述规范的施行恰恰有助于中国企业找准境外投资的节奏,避免盲目冒进带来的个体损失及全局风险。
首先,找准节奏有助于避免投资损失。境外投资,归根到底是追求更优厚的回报。由于投资往往涉及相关国家法律、税收、监管等多重环节,因此一旦因筹划不周陷入停滞,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麻烦甚至投资损失。在此方面,国内监管部门完善境外投资全程监管,促进境外投资持续健康发展,无疑有助于避免盲目冒进带来的损失。
其次,找准节奏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目前,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往往伴随着巨额外汇需求,从而对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金融、货币政策执行等方面形成重要影响。如果境外投资没有一个清晰完善的规范,投机资金甚至洗钱行为就可能假借境外投资之名行聚集风险之实,从而影响我国金融安全。
最后,找准节奏有助于提升发展质量。近年来,一些企业赴海外投资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较多。这些领域不仅整体估值存在虚高可能,其创新承载能力也相对有限,与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契合度不高,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力不足。因此,及时规范、引导,有助于中国企业将有限的境外投资资源聚焦于更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标靶上来。
审时度势把握方向,稳步开放利国利民。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新动能加速积聚,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将会进一步增多。在规范有序的引导之下,未来中国的境外投资将会为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贡献更多高质量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