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日前,英国《泰晤士报》曝出著名慈善机构乐施会高层在2011年参与海地地震救援期间招妓的丑闻。接着,另几家英国慈善机构也先后承认曾发生过有悖道德的事件,令英国社会为之震惊。英国政府表示要彻查此事,并暂停资助乐施会,要求乐施会立即做出整改。英国舆论认为,性丑闻频发,折射了慈善机构的巨大管理漏洞,也引发了民众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危机。
并非个案——
性丑闻频发令英国舆论愤怒
对于这桩被媒体曝光的“陈年旧案”,乐施会先是极力否认其意图为招妓员工进行遮掩,表示已经就此事进行过内部处理,希望平息事端。然而事与愿违,更多有关乐施会员工、志愿者性侵的指控陆续浮出水面。迫于舆论压力,在2月20日举行的英国议会质询上,乐施会首席执行官马克·戈德林表示道歉,副首席执行官彭妮·劳伦斯也于数天前引咎辞职。
丑闻曝光后不久,乐施会的一名前员工向《卫报》爆料,称乐施会员工曾在乍得涉嫌集体嫖娼。这名员工表示,2006年乐施会驻乍得负责人罗兰·范豪威尔麦仑因为集体嫖娼受到了内部处分。然而,范豪威尔麦仑并未因此有所收敛,此后又成为在海地乐施会驻地招妓的主要人员之一,他在2011年乐施会内部调查后辞职。然而,在离开乐施会后,范豪威尔麦仑摇身一变,成为了另一家慈善机构“反饥饿行动”的团队带头人。据称,乐施会在给他的推荐信中,对其过往的恶劣行径“只字未提”。
一位名叫海伦·埃文斯的乐施会前国际事务高管也向英国媒体披露,她在该机构供职期间,接触到了不少女性被迫与乐施会员工发生关系,以换取救援物资的事例。但是,当埃文斯将这些证据提供给乐施会请求公正处理的时候,却遭到了无视和拒绝。
随后,“拯救儿童”“基督徒互援会”以及英国红十字组织等慈善机构,也纷纷承认他们在过去的一年中接到过多起有关员工性侵、性骚扰等案件。全球最大的儿童慈善组织“世界宣明会”也被曝在参与海地地震救援期间,其员工用救助物资和现金来要挟受害者出卖肉体。
今年1月底,英国媒体还曝光了伦敦“总裁俱乐部”慈善晚宴性骚扰丑闻,在英国社会引发众怒。不断浮出水面的案件表明,乐施会的丑闻并非个案。
监管滞后——
政府交不出民众满意的调查结果
英国是西方慈善文化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英国人常以慈善机构完善的行动框架和管理制度而骄傲。乐施会等慈善机构的直接管理者——英国慈善委员会,代表英国政府行使对民间慈善机构的监管权,然而该机构在此次事件发酵中行动迟缓,引发英国舆论批评。
慈善委员会被定性为一个“准司法机构”,有权对慈善机构不合规的行为进行调查,甚至取缔慈善机构。此次乐施会海地丑闻被揭露后,乐施会辩解称,2011年时曾对此事进行内部调查,并将结果报告了慈善委员会,后者并没有对丑闻继续追究。直到今年2月15日,迫于舆论压力,慈善委员会才宣布将对乐施会实施调查,英国舆论直呼“为时已晚”。
英国国际开发部则是直接给乐施会“发钱”的政府部门,事件发生后,也只能用“切断财源”来进行警告。国际开发部大臣莫当特表示,“性剥削和虐待行为持续在慈善行业内存在,这实在卑劣”。她警告说,不遵守法律的慈善机构将失去财政支持,乐施会必须提供所有的调查材料,否则无法再继续为其提供财政支持。英国政府每年资助乐施会3170万英镑,占英国用于海外援助支出的约1/4。
慈善组织“拯救儿童”首席执行官沃特金斯表示,性剥削问题在西方慈善机构中是个普遍问题。这令英国乃至全世界为慈善组织捐款的民众非常失望和愤怒。在丑闻的影响下,仅仅在英国,就有超过7000人取消了对乐施会的定期捐赠。
慈善组织员工行为不端,无疑表明这些机构的人员管理存在巨大的漏洞。据海伦·埃文斯披露,一名年仅14岁的乐施会志愿者受到了年长志愿者的性侵犯,而其管理人员却对此事视而不见。她对媒体表示,非常担忧那些未成年志愿者与其他成年志愿者独处,因为乐施会并不会对其志愿者进行犯罪记录方面的审查。
联合国201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指出,由于救助组织对员工背景筛查不严格,性侵已经成为了一些国际慈善救援组织常年存在的问题。为此,英国下议院议员波林·莱瑟姆呼吁,需建立国际援助组织员工注册制度。
多年来,英国慈善委员会的作用越来越多地偏向于“事后处理”而非“事前监督”。慈善委员会表示,每年会接到超过1000起侵害事件的报告,然而对于这些事件如何处理、从中得出了什么教训,以及未来如何更好地约束慈善组织,慈善委员会也许交不出令民众满意的调查结果。
(本报伦敦2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