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东旭: 乡村振兴要走开放兴农的道路

发布时间:2018-04-03 13:33:58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姚东旭 | 责任编辑:刘芳奇

关键词:农业,农产品,姚东旭,贸易,开放

3月30日,“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智库论坛”在京举行,图为首都经贸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院长姚东旭。王东海摄影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刘芳奇)“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兴旺,要走一条开放兴农的道路。”3月30日,首都经贸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院长姚东旭在“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智库论坛”上表示。

姚东旭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兴旺,要走一条开放兴农的道路,这既是全球化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经验总结。

农产品贸易逆差幅度较大

姚东旭指出,农产品对外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比不高,却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7年1-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2013.9亿美元,同比增9.1%。其中,出口755.3亿美元,增3.5%;进口1258.6亿美元,增12.8%;贸易逆差503.3亿美元,增30.4%。

我国对世界农产品市场,包括稳定农产品价格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农产品贸易逆差幅度较大。他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首先是我们自身的要素禀赋,由于人均耕地和水资源都比较匮乏,我国发展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条件并不好,不具备比较优势。其次是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不高,农业集约化程度低,农业组织形式落后,人均产出水平低,国际竞争力差。第三是在贸易保护程度上存在差异。农产品贸易长期以来是国际贸易中的灰色领域,多数国家对农业的保护程度都远远高于工业,许多国家的最高约束税率都出现在农产品上。“中国是全球农产品进口限制最少的国家之一,农产品较大的贸易逆差,应该与保护程度的这种不对称有关。” 姚东旭说,农产品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国别结构均呈现明显的不均衡,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三类商品:水产品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畜禽产品,均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则高度集中于大豆及制品,糖,棉等。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均有较快增长。

农业对外开放的利与弊

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之后的加速开放,既有其巨大的贡献,也带来一定成本和潜在风险。

姚东旭认为,从积极的方面看,开放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弥补我国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方面的不足。我国耕地和水资源都明显匮乏,资源不足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推进对外开放后我们一方面发挥劳动力优势,在一些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贸易中获得竞争力,扩大出口,另一方面则通过进口粮食、棉花、糖、奶、大豆等产品,弥补国内的供给不足。通过对外贸易与对外经济合作,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要素投入,如技术、化肥、农药、种子等,节省研发费用,缩短研发时间,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当然,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也激发了国内农产品生产单位提高产出效率的积极性,开放还使我们有机会走出去。从目前我国农业对外投资情况看,主要还是获取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橡胶等经济资源),今后还应该更多向欧美投资,获取技术和市场。

从消极方面看,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我们自身的农业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开放意味着与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联动机制加强,使粮食问题裸露在国际市场环境下。当然,农业不仅受到开放的影响,也受到国内其他产业竞争的影响,大量高质量劳动力被吸收到非农领域,也影响了农业的稳定与发展。

姚东旭表示,乡村振兴,农业要实现三个目标:保供给(粮食安全)、保收入(农民增收)、保生态(可持续农业),需要一个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又要努力克服对外开放造成的困扰。他建议,应着重强调促进农业自身效率的提供,从战略的高度推进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坦然接受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逆差,积极地运用贸易救济等手段保护国内农业产业,扩大国际经济合作。

据悉,“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智库论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国声智库联合举办。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