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可可生产者吃上自产巧克力

发布时间:2018-04-20 12:34:47 | 来源:经济日报 | 作者:郭 凯 | 责任编辑:刘梦雅

关键词:巧克力,可可,科特迪瓦,生产,世界

提起香甜丝滑的巧克力,不论是可爱的儿童,还是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或者爱吃零食的老人,都会忍不住咽下口水。以可可为主原料,巧克力含有丰富的铁、钙、镁、钾、维生素A、维生素C和可可碱,由于通常添加糖分,口感柔和甜美,具有很高的能量值,故而吃巧克力也能给人“恋爱的感觉”。巧克力中的可可碱有较强提神功效,因此在体育比赛等场合,也不可或缺。

自16世纪哥伦布从南美大陆将巧克力制作方法带入欧洲后,这一食物很快风靡全世界。现在,世界上有20多家巧克力博物馆,多半集中在欧洲。据统计,2017年,善做甜点且爱吃甜点的法国人年人均消耗巧克力3.6公斤。不过,也有一个奇怪现象,世界可可生产第一大国科特迪瓦(占比41%),人均巧克力消费还不到500克,不到法国的七分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饮食习惯不同外,也与农业产业化存在差距有关。

怎么能让科特迪瓦人消费更多的巧克力,怎样提升本国第一大出口经济作物可可的附加值?科特迪瓦政府和相关从业者也是颇费了一番脑筋。

作为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可可主要生产于西非地区,科特迪瓦与加纳的产量就占据了世界总产量的60%,主要出口西欧和北美地区,多以出口可可豆为主。科特迪瓦虽然是世界最主要的可可产区,但千百年来当地人并没有食用巧克力的日常饮食习惯,很多人在可可生产和运输领域工作,但却认为这只是一份与出口有关的生计而已。在很多当地人看来,可可是法国殖民者强迫他们种植的,他们原先的农作物里是没有可可的。

为了让当地人消费巧克力,科特迪瓦可可生产协会表示,首先要在这些从业者中寻求突破,让他们了解到食用巧克力对身体有好处,而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零食,以此带动更多的科特迪瓦人了解巧克力,进而消费巧克力。其次,就是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可可就地加工和巧克力生产本土化,降低巧克力价格,使更多当地人吃得起巧克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可可的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和国家的收入。受国际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2017年可可价格下跌到1820美元/吨,创2013年以来的新低。因此,加快提升可可的附加值,摆脱初级农产品价格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也是摆在科特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目前,在科特迪瓦超市里的本地巧克力售价高达1500西非法郎一板(约17.7元人民币),本地手工巧克力售价为2900西法(34.3元人民币),外国进口巧克力则高达3000西法到4000西法(约35.5元人民币至47.7元人民币),本地生产的可可,漂洋过海在国外加工一下加上运费关税又回到超市货架上,就变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普通科特迪瓦人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价格。虽然贡献了世界第一的产量,但65%的可可都被用作出口。

为改变这一状况,科特迪瓦政府决心到2020年,把可可的本地加工率从35%提升到50%,并颁布了相关配套补贴措施,鼓励更多外国企业到该国从事可可加工业务。目前,已经有中国、法国、黎巴嫩等多国企业响应号召,在当地兴业办厂,就地收购、加工、生产,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就业与配套经济的发展。

对于许多非洲国家来说,实现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扩大本地市场,逐步实现工业化,是眼下正在抓紧推进的计划,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蓝图。相信在科特迪瓦政府、生产者、外国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会有越来越多本地人能吃上价廉物美的本土巧克力,世界各地的超市里,也会摆上科特迪瓦自己生产的巧克力产品,给世界人民带来口福,给当地人带来更多实惠。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