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发布时间:2018-05-07 09:54:40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一带一路,以义为利,金融发展,金融体系,金融资源


  联合国副秘书长盖图在论坛间隙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资料图片

  2018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开幕式现场。资料图片

  与会代表在论坛上认真听取嘉宾发言。资料图片

  与会代表参观广州一家高科技企业并体验其生产的虚拟现实设备。资料图片

4月12日—13日,2018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暨2018“一带一路”金融投资论坛在广州举行。如何有效发挥金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为“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可持续投资和绿色融资创造有利环境等话题,成为本届论坛讨论的热点

构建多层次多种类金融服务体系

周小川

习近平主席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在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努力下,“一带一路”金融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末,已有10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设立68家一级分支机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资银行共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项目2600多个,累计发放贷款超过2000亿美元。同时,截至2017年末,共有来自21个“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55家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

“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周期长、涉及币种多样等特点,因此,进行多元化金融体系的支持十分必要:首先是满足投融资需求。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所做的测算,2016年至2020年,除中国外,亚太地区国家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资金需求每年约为5000亿美元,但公共和私人部门所能提供的资金总额每年仅为2000亿美元,两者相差3000亿美元,约占所涉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按这一比例推算可知,“一带一路”全部覆盖区域中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每年将超过6000亿美元。

其次是满足统一货币结算的需求。随着区域一体化、贸易自由化进程的推进,“一带一路”参与各国将在能源、科技、服务等众多领域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必然会刺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跨境发展,也必然涉及多个国家、多个币种、多种业务的跨境合作,因此需要更为有效、顺畅的资金清算体系。

再次是满足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国金融机构带来新市场、新客户、新业务,亦对其金融服务支持提出了新要求。为了有效发挥金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要以市场化为原则发挥地缘、成本、规模、配套和政策支持等优势,整合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资源。

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多种类的金融服务体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运用开发性金融,助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第二,推动商业银行开展网络化布局,为贸易和投资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第三,加强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以社区银行、互联网/电信支付为代表的普惠金融发展;第四,积极发挥本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这有助于有效动员当地储蓄,降低换汇成本,减少汇率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等;第五,进一步推动股票和债券等资本市场发展,扩大股权、债券融资市场的联通性,通过发行长期稳定的债券筹集稳定资金,包括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等,能够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多样和不同期限的金融服务。

(作者为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

中国倡议给我们带来新的希望

曼南·穆罕默德·阿卜杜勒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成就,但仍然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近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令人担忧。如果贸易战爆发,那么孟加拉国可能会成为遭受损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孟加拉国在经济发展上本来就面临着不少困难,假若没有国际贸易,没有国际合作,那么孟加拉国将会陷入更大的困境。对像孟加拉国这样的欠发达国家来说,建立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尤为重要。我们期盼有一个相对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能够给这些还在生存和发展当中挣扎的国家带来更多益处。

在本世纪前两个10年里,国际社会已就促成新的全球治理体系达成了不少协议,采取了诸多举措。我们看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国正在进一步推行普惠的发展理念,让人类共享发展成果。在上世纪末后期,孟加拉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希望能够借此搭上世界贸易发展的列车。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给我们这样的国家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孟加拉国积极参与并成为亚投行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之一。

当前,世界正面临反全球化思潮的挑战。假若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贸易组织的作用被削弱,那么我们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好处也将受到影响。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发达经济体应该像中国一样真正地推行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有机会走出困境,让我们的人民能够在艰难的生活中寻求一丝帮助和希望。

孟加拉国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但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让我们有机会实现利益的共享,我们看到中国和我们的利益是统一的,我们的发展实现了高度的契合。各国应该共同努力,抓住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给我们带来的机遇,打赢这场反对全球化的战争,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作者为孟加拉国财政部国务部长)

让全世界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

巴塔查里亚·阿马尔

未来的二三十年对全球和各国人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业已描绘出的未来图景中,“一带一路”建设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一带一路”建设关注基础设施、信息通信和能源等领域,却不局限于此。相关国家的共同目标是希望通过金融、贸易等多方面的合作让全世界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

无论在硬件还是软实力方面,“一带一路”建设都将在未来带来更多的国际合作机遇。然而,我们在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性的同时,也应考虑“一带一路”建设在多层面上的可持续性。

首先是经济层面上的可持续性,这意味着经济活动的收入要高于成本,产生经济利润。其次是金融层面的可持续性,即风险和收益之间的结构必须合理,才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私营部门投资。再者是社会层面的可持续性,它必须是人们付得起的,还要能够平衡现在的使用者和未来世世代代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也就是要平衡现在的需求和未来的需求。最后就是机制层面的可持续性,长效的投资需要机制的保障。我们看到,基于经济考虑、国际合作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些原则,这些指导原则和框架能够更好地引导私营部门和资本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

可持续的“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融资。前期资本投入高、回收周期长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一个特点。在目前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像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这样的中国金融机构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一些跨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作用也不可忽略,它们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投融资领域的国际合作。不管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还是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这样的跨国金融机构都可以被吸引、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投资中来。此外,我们还需要大量的私人资本也参与进来,通过搭建平台和渠道,吸引和整合私营部门的金融资源,共同为解决“一带一路”投融资难题出力。

(作者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用正确义利观指导一带一路建设

李向阳

习近平主席在谈及“一带一路”建设时曾说:“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体现的是政府与企业的目标融合、中国与参与国家利益的融合。“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坚持“义”,“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希望全世界获得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不脱离“利”,就是要互利共赢,不是你输我赢,而是双赢。只有这样,“一带一路”建设这一百年大计才具有可持续性。

正确理解“一带一路”建设中义利观的要义和内涵,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协调予与取的关系。在正常的国家间经济合作中,予和取应该维持大致的平衡;但对有些国家则需要多予少取,甚至是只予不取,也就是允许搭便车。这是由国家间的差异所决定的。二是协调输血与造血的关系。要实现共同发展,需要参与国家具备造血功能,但有些国家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恰恰缺少造血功能,这就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对其进行输血。运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利用现有比较优势与创造新的比较优势的关系。三是协调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关系。利的目标通常具有短期特征,而义的目标则具有长期特征。四是协调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的关系。政府和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并不完全吻合。如何引导企业在获利的前提下实现义的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总之,在义和利的辩证关系中,要使两者做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多数时候义利兼顾,需要时舍利取义,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个鲜明特色。

在正确义利观指导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跨国融资体系、跨国财税体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跨国管理体系以及“一带一路”本身的治理结构。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

版式设计: 蔡华伟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