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罡:与林散之的秘书金万泉谈林散之

发布时间:2018-05-15 13:44:08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王罡 | 责任编辑:刘芳奇

关键词:林散之,金万泉,江浦,纪念馆,王罡

 

草圣林散之    

2018年5月12日上午,《追忆草圣林散之》摄制组一行驱车来到南京市浦口区求雨山林散之纪念馆,采访拍摄60年前给林散之当过秘书的金万泉老人。

金万泉,1934年生于南京市浦口区浦镇东门。1949年12月在南京泽普中学高中肄业,次年3月在江浦参加工作。曾任江浦县政府秘书室文书、县政府办公室秘书、县委农工部干事、县知青办宣传组长、县政府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县体改委副主任、经济师。1994一2008年,任江浦县扶贫开发协会、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王罡与林散之秘书金万泉老人(右)采访前合影。刘福来 摄 

王罡:金老,您好,敢问您贵庚?

金万泉:84岁。

王罡:您是在什么时间当过林散之的秘书呢?

金万泉:1956年12月,林散之被选为江浦县副县长。当时,我是县政府办公室的秘书,主要给县领导写讲话稿,还有就是给县长、副县长他们送阅文件、签发文稿。

王罡:那您有没有给林散之副县长写过讲话稿呢?

王罡正在采访林散之秘书金万泉老人。刘福来 摄 

金万泉:没有。林散之副县长的讲话稿一般都是他自己写。

王 罡:林散之副县长当时具体分管什么工作?

金万泉:分管民政、教育、文化工作。当时县委、县政府在一个大院内办公,林副县长的办公室在大院里是一间不到12平方米的平房。他的办公室与其他县领导的不一样,办公桌上有毛笔、砚台、宣纸,墙上挂着他自己的字画。晚上,我经常看到他的办公室灯火通明,林副县长不是在写字就是画画。

图为《中国共产党江浦县组织史资料》(选页)。刘福来 摄

王罡:林散之当副县长,在县里反映怎么样?

金万泉:林散之不是党员,是作为开明人士当选为副县长的。他的年龄在县领导中是最大的,比刘宗铨书记、赵克才县长还大,县领导对他都很尊重。林副县长为人随和,没有县太爷的架子,办了不少实事,我们机关干部都愿意和他来往。林副县长分管民政,机关干部如果家庭困难申请补助,必须经过林副县长的批准才能拿到钱。林副县长非常关心有困难的干部,他看到送来的申请补助报告,总是马上签字,并要求抓紧办理,尽快落实。后来调查发现,有的干部家庭并不困难,用补助的钱去买手表,虽属个别现象,但引起了他的重视。再有报告送来,林副县长先派人核实情况,然后视情批准。1957年5月,开展“整风”,接着“大鸣大放”,县委、县政府大院贴满了大字报。林副县长办公室门的两侧也贴了大字报:右边写的是“阿弥陀佛”,左边写的是“有求必应”。这样一来,“有求必应”的林副县长就在机关内传开了。

金万泉正在讲述老副县长林散之的往事。刘福来 摄

王罡:林散之当副县长是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为止?

金万泉:1956年12月到1965年5月。从第二届江浦县人大当选为副县长开始,到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一共干了五届,实际没有这么长,1963年1月,林散之调到江苏省国画院,专门从事书画创作。

王罡:在江浦县,林散之除了当副县长之外,还担任过其他什么职务?

金万泉:我专门查过《中国共产党江浦县组织史资料》,老副县长林散之在江浦县还兼过3个职务:兼江浦县政府文化科科长、江浦县体育委员会主任和江浦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席。

王罡:您看过林散之的画吗?

金万泉:看过。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是在他家里,当时,林散之住在珠江镇二条巷,向他汇报完工作,我说:“林副县长,我想看看您的画。”他从书橱里拿出一个本子递给我说:“这是我远游写生的一部分。”这个本子比32开纸稍大一些,是用宣纸订成的,画的是大山、悬崖。

王罡:听说您还看过林副县长的长卷《江浦春修图》?

图为林散之创作的《江浦春修图》(局部)。 刘福来 摄

金万泉:说到《江浦春修图》,我可能是最早的“特邀”观众之一。1956年12月的一天,林县长站在他办公室门口,嘴上叼着烟斗向我招手:“金万泉,来来来。我给你看一幅画。”我立即来到他的办公室,办公室没有其他人,只见墙上有幅画,现在藏于林散之纪念馆。画面是横的,我从左看到右,又从右看到左,场面很大,非常壮观,生动再现了江浦1954年特大水灾之后,全县齐动员,千军万马修江堤的情景。我连声称赞:“这幅画画得真好,好在场面大,气魄大,情况实。”接着我又说:“林副县长,我不懂画,修堤民工我是看过的。您画中有的人不像他们,有点像古人。”说完我就后悔,以为他会生气,谁知林老不但没有生气,还给我介绍他创作《江浦春修图》的经过。他说:“这幅画,我从构思到实地写生,再到画好,整整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江浦沿江80华里我都跑到了,跑一段画一段,然后一段一段地连起来,你想想耗了我多少精力,至于画人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金万泉还在讲述林散之的故事。刘福来 摄

王罡:在江浦,有没有人懂林散之字的?

金万泉:江浦县的第一书记叫方明,他喜欢林县长的字。他说过,林散之书法写得好,在我们这里当副县长,埋没了他的才能,不如到书画院这样的机构,发挥他的特长。后来,方书记调回南京当政协领导,一直宣传林散之的书法,政协会议室挂的就是林散之的草书。

王罡:林县长有没有跟你讲过他出名的事?

金万泉:1973年底,我到南京看望林老,我看他很高兴,就问他是怎么出名的。他说是田原推荐的。田原,江苏溧阳人,书法、画画、篆刻都很擅长。在《新华日报》当美术编辑,给林散之刻过印章:左耳。1972年8月,庆祝中日恢复邦交,北京日文版《人民中国》杂志社准备出版一期特集,在全国征集作品,向日本展示当代中国书法家的水平,田原被借调到《人民中国》杂志社帮助出版这期特集,他向《人民中国》的编辑韩翰推荐了江苏的几个书法家,首推是林散之。田原十分看中林散之的草书。韩翰看中了林散之的草书,便和田原一起把林散之的草书作品给启功看,启功眼睛一亮,脱帽三鞠躬。赵朴初看到林散之的书法作品后,大为赞赏。临走时,赵朴初送韩翰、田原到门口,一再叮咛:“向林老致敬意,并希望得到林老的墨宝。”田原写信给林散之,请林老写字作画,从此林散之与赵朴初交上了朋友。后来,林散之的字得到了郭沫若的肯定,编辑部原计划是把郭沫若的字放在第一个。郭沫若不同意,他说:“不要选我,我不是书法家。”后来编辑部就将郭老的字作为领导题词放在封二,这样,林散之的草书排在第一个,不久在北京、日本引起轰动。

图为《人民中国》日文版出版的书法特集。刘福来 摄 

王罡:林散之有没有给您写过书法作品?

金万泉:有的。江浦人请他写书法,他有求必应,我们江浦县不少人家里都挂着他的书法。他给我写过很多,大多数都转送亲友了。如今还有几幅,其中一幅作品,上面有我的名字:万泉同志,是杜牧的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还有一幅是1974年1月,我和爱人张雯先一起看望老县长。林老给我爱人写了一幅草书。落款是雯先同志,内容是鲁迅的一首诗。

图为林散之给秘书金万泉的草书作品。刘福来 摄

图为林散之给金万泉的夫人张雯先的草书作品。刘福来 摄

王罡:你是林散之的秘书,请你给我们讲一讲林散之在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比如林散之会不会抽烟、喝酒。

金万泉:林副县长是抽烟的,我还为他擦过烟斗。过去多数人抽的是旱烟,烟叶是自己家种的,经过晒干、打捆、发酵后,再切成丝,放在烟斗里就抽起来了。我清楚地记得,林老用的是烟斗,口袋里放一个烟盒,里面装满了烟丝。

林散之秘书金万泉老人专门为王罡创作了 一幅《百寿图》。刘福来 摄

林老还喜欢看扬剧。江浦县有一个扬剧团,虽然是县级剧团,但是名气不小。经常到南京市演出,还得过全国大奖,到北京参加汇演。剧团有个演员叫阮惠芳,是剧团的台柱子。林老经常带着老伴到县大会堂看戏,如《白蛇传》、《孟姜女》,特别欣赏阮惠芳演的《穆桂英挂帅》、《沙家浜》。

王罡: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结束,谢谢您。

金万泉:谢谢!

图为采访结束后,金万泉老人同摄制组主创人员在林散之像前合影。金年 摄

 

图为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

王 罡,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被誉为“金陵散王”。江苏扬州人,1957年出生,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哲学学士。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称号,“世界华人杰出收藏家”,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