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引领新一轮开放的理论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9 09:51:55 | 来源:浙江日报 | 作者:陈甬军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一带一路,多元平衡,开放体系,理论观点,人类命运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商学院教授 陈甬军

对外开放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呈现三个基本特征:目标导向、系统平衡、联动开放。

第一个特征目标导向,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总体发展目标的牵引。十九大提出了两个百年目标,这两个目标就从总体上决定了十九大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征是目标导向,也就是要以实现这两个目标出发来实行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安排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度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广度,从而努力使经济发展适合这两个目标发展的要求。

系统平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个特征。经济增长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往往是不平衡发展的。但是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又必须控制这个不平衡发展的程度和时间。十九大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转化的分析,从根本上决定了在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充分发展的同时,必须把解决不平衡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中国经济的发展,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如何解决好目标导向、系统平衡这两个问题?除了要继续进行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对外开放。所以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个特征就是联动开放。这首先是由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

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表现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内外联动,以充分利用资源和比较优势,通过合作实现共赢。经济学理论表明:当一国的产业结构符合经济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时,其贸易和投资结构会达到最优。但是一国的禀赋要素会随着经济发展程度提高发生变化,比较优势也就随之会发生变化。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各国比较优势变化的反映。而实行开放经济就是推动实现这个变化链条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说明了这个道理。经过发展和积累,我国的经济禀赋已不再是初期单一劳动力廉价充沛的唯一因素,而是形成了包括劳动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制度政策等在内的多元化结构。

正因为如此,十九大提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要求。明确不仅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还要构建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其次,对外开放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还与实现中国在全球化中的角色担当有关。从更高的层次看,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就必然要求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与世界经济联动发展的经济。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经济也是中国通过积极参加全球分工和治理结构体系,成为引领全球化发展过程的领跑者的助推器。

“一带一路”引领新一轮开放的内在机理

在实践中,助推器的作用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来实现。“一带一路”提供了新时代国际合作和一个大国和平崛起的新模式。它通过其内在的合作实现“多赢”的机制,可以给全世界的发展提供“一带一路”的红利。这个机制的作用既符合现代经济发展内在通过对外开放进行资源市场配置和比较优势提升的要求,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现实途径,从而奠定了它引领新一轮开放的基础地位。这在十九大报告里关于“一带一路”的新定位已有基本体现。

十九大报告里对“一带一路”的定位,第一是从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角度,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加强创新能力开发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是从实体经济活动的角度。第二是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提出促进“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这个词是第一次出现。这两条实际上就反映出“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者之间的联系: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扮演好引领全球化的角色,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从“一带一路”建设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参加合作的各方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则,签约履约进行项目合作建设,在获得利益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这个角度观察,“一带一路”就是一种新型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可用供求结合的经济学模型来说明。中国的供给要素有三样:第一个是产能。通过40年的发展,中国有充足的产能,现在是世界上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第二,有高中端的技术。以动车、高铁为代表,还有港口、核电站、桥梁、高速公路的建设技术在全世界领先。第三,中国的外汇存款。最高时达4万亿美元,现在有3万多亿美元。这三样是供给要素。

需求方是很多发展中国家。中国30年来逐步完成了这个过程,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重走中国的这条道路来实现现代化,所以迫切需要基础设施。这样,就可以供给和需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特定的国际合作商业模式,实现互利共赢。“一带一路”倡议由此而生,所以“一带一路”倡议是有坚实的经济基础的。

“一带一路”并不限于沿线的65个国家。非洲国家本身很缺乏基础设施,欧洲的工业强国这几年苦于需求不足,增长乏力。法国有空客、核电,英国有创意产业,德国有工匠精神、精密机械,意大利有奢侈品产业。把它们的技术和中国的建设能力相结合,与中国的企业组成一个联合公司,到需要基础设施项目的亚洲、非洲国家合作搞建设,不但可以获得多赢,中国企业也可以在合作中学到很多东西,提高效率。

更加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对实现世界经济的再平衡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假设今后“一带一路”建设每年有400亿美元的投资,按照投资乘数1:5计算,那就创造了2000亿美元的需求,就可以弥补全世界需求不足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这将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助推世界经济的再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经济通过国际投资和贸易内在进行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机制,就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发挥作用,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就得到了发挥和提升。这就符合对外开放的基本要义。

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角度来看。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时发表的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中指出:“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4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有关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的巨大合作平台。”这就深刻地揭示了“一带一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性作用。运用一个全新的国际商业模式,与世界各个国家进行项目合作建设,助推世界经济的再平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有了一个具体对话和具体实现的平台和纽带。正因为如此,“一带一路”既是关系到中国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的宏伟远景,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国崛起的和平模式。它的这个内外联动性质决定了它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用高质量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是抓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是基础。用“一带一路”引领新一轮开放的理论观点就是在这个机理上形成的。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