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聊城5月29日讯近日,第五届运河学论坛:文化视野下的大运河研究在聊城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首都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55篇,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共同为运河文化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建言献策。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印证了中国王朝的兴衰更替,也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繁荣。聊城地区更是在明清时期深受运河影响的区域。以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为标志,运河研究进入了新的时期。大运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值得去进行深入研究。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文化视野下的大运河研究”,专家学者们深入探究大运河与区域文化、社会、经济等变迁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现实角度看,运河研究能否尽快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是应该重视的问题。对于山东省来说,目前的运河研究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很多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转化;二是一些研究纠结于某些具体细节,没有从现实利用的角度出发,无法尽快进入党政决策。
对今后的运河研究,专家提出相关建议:一要看差距,抓机遇,只争朝夕。国家层面如今对运河非常重视,兄弟省份动作很快。山东的运河沿线正是经济较欠发达的地区。没有运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高质发展,就谈不上山东省全面的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二要精准分析,因地制宜。比如山东段运河目前分为通航、半通航和不通航三种类型,需要分别探究目前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三是要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战略。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运河的研究要与其紧密结合起来。四是要将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与文化、交通、水利、生态、经济、旅游等方面统筹规划,纳入政府决策之中。
运河是文化之河,运河文化与运河一样值得重视。今天的运河保护利用要善于发掘运河文化,善于讲好运河故事,为运河插上文化的翅膀,充分展示运河的文化之美。挖掘运河文化需要文化人不断努力,运河文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运河地图汇编、运河档案汇编等等。需要做的课题研究包括运河与一带一路的关系、运河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外国人眼中和外国文献中的中国大运河等等。需要相关专家做出长期的努力,为运河保护事业做出文化支持。
在大会主题发言环节中,与会专家学者还分别就大运河遗产保护、戴村坝南旺闸、中国大运河发展脉络、浙东运河、大运河古镇、大运河临清段、天津运河村镇、大运河研究进程等问题作了报告。
在大会分组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还围绕漕运、河工与河政,运河区域经济与社会,运河文化,运河遗产与大运河文化带等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会后,与会专家参观了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的中国运河文物文献展览馆,并赴临清和阳谷实地考察了当地的运河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