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8-06-07 11:26:34 | 来源:红旗文稿 | 作者:杨潇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新要求,引进来,开放创新,开放战略,新任务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有效法宝,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深刻认识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强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创新引领中国时代发展的新潮流,将会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新动力。

一、适应新时代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中国经济与世界已经深度融合,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对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全面开放新格局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地区和国家疆界的产物。当前,虽然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重新抬头,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随着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与磨合,交流与合作仍是国与国关系的主流,这将持续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加深,经济关系已经成为国家间关系的最重要主线之一。所以,经济全球化往往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社会取得的成就,就在于抓住了这一战略机遇。当前我国经济正逐步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就需要继续抓住经济持续全球化的战略机遇,一方面通过扩大外需完成产品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所以,构建全面开新放格局,进一步强化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是促使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正确轨道,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2.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中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随着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需要进一步调整开放格局,加大开放力度,除在经济领域持续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加强合作和交流,在政治、社会、文化、信息等领域也需要构建全面开放格局,扩大交流,吸收一切人类发展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同时,也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介绍自己发展的良好经验,为全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唯有通过全面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充分协商,才有可能充分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方案的设计,才有可能参与全球共同建立新机制、制定新规则,营造合作共赢的新疆域。中国坚持合作不对抗、共赢不单赢,依托经济领域的深入合作,确保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世界发展的美好成果。

3.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不断转变,进一步提升我国现代产业发展水平。从全球范围看,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仍在深化,服务外包和服务投资成为国际经贸合作新热点,为新兴经济体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带来了机遇;跨境电商、工业物联网、新工业革命成果对供给端的渗透和扩展,使世界经济的供给侧方面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以互联网、AI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国均对新兴产业发展寄予厚望,抢占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所以,我国要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更深入地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中去,通过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促进提高现代产业发展水平。

二、深刻认识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长期低迷,世界经济在动荡中调整,传统自由贸易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给未来全球经济走势增添了不确定性。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而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攻关期,对外开放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和挑战共存。

1.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冲击我国对外贸易环境。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国主要通过国家干预应对金融危机并重点扶持本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将贸易和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加深,出于政治利益及经济利益,很多国家放弃相互间的合作,各自为政保护本国国内市场,许多已出台的经济发展刺激政策中都隐含着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全球贸易形势异常严峻,自由贸易面临新的挑战和危机。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以英国脱欧为代表的反一体化事件层出不穷,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各种分裂主义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依然广泛存在,世界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有增无减。我国应对其他国家贸易保护的手段和措施存在明显不足,在技术层面、法律层面、制度层面,普遍存在短板。这就要求中国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的手段、创新的思维,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样态。

2.吸引外资不充分不平衡,掣肘我国对外经济建设。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蓬勃发展,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多年来的对外开放仍旧存在不容忽视的不平衡局面。一是对外开放的地区过于集中。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中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不足。无论是最早的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还是近年来的自由贸易区等等,我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往往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广度和深度较之东部地区有很大差距。虽然国家正在致力于改善这一局面,目前来看,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依旧不够。二是对外开放的行业附加值偏低。由于我国过去劳动力富足的特点,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制造业是我国率先开放的领域。制造业是我国开放时间较早、程度较深的领域,也是发展较快、竞争力较强的领域。而与之相比,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则低很多。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仍是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的短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就是要在深化制造业开放的同时,重点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3.双向直接投资发展失衡,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空间。对外开放是双向的,既包含高质量的“引进来”,也应该有高质量的“走出去”。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既包括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和层次越来越宽泛,也应该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翼齐飞、共同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在思想观念上和实际行动上,很多行业和地区把“对外开放”理解为仅仅局限于“引进来”,片面地强调引进国外的商品、服务、理念、模式、业态、制度等,而且原样照抄、生搬硬套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地区仅限于眼前利益,没有把自我发展和长远发展有机结合,忽视了自我提升和主动进步。对于如何通过“走出去”来提升我国竞争力,我国积累的经验还不足,对于一些盲目“非理性”因素需要有所调整。

三、以创新为魂,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面对新时代对外开放出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新挑战,我们应该以创新精神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发展,从而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智力支持和有力保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支持。

1.理念创新,深耕 “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推进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作出的重大决策。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完善“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保障体系,通过金融、保险、法律、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降低企业风险。在对外商直接投资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水平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主动开展对外投资,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在全球范围主动布局。要与扩大发展空间相结合,实现贸易和投资的相互促进与融合发展,培育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公司,逐步掌控更大市场和更多资源;要与产业升级相结合,通过全球布局促进产业的国际转移和产业链的全球优化。着力营造良好的贸易投资环境,以政府间协议保护企业发展利益,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以国民待遇为原则吸引外资发展,优化外资营商环境。

2.能力创新,提升国家软硬实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需要经济上的硬实力,也需政策制度等文化上的软实力。任何一种创新,都可以应用在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要紧紧踩住创新的节奏,依托各种形态的创新方式,提升国家软硬实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服务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提升硬实力,就是要在贸易往来中能够输出优秀的产品、技术、服务、模式等;提升文化上的软实力,则是要深度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在充分借鉴吸收其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文学、影视、戏剧、游戏等载体,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向外输出,展示我们的文化自信。

3.经营创新,培养国际化经营新企业。我国的全面对外开放要以对新兴经济体和转型中国家的开放为战略重点,以新业态、新模式服务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加强“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统筹协调发展,包括统筹协调推进海上运输通道与陆上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园区和机制平台建设,在继续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保持良好的贸易往来同时,注重培育与新兴经济体和转型中国家的开放水平。稳妥有序地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积极支持国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支持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方面,对传统企业,要加大创新和走出去的扶持力度,首先,实现产品销售国际化和服务体系当地化;其次,实现研发及生产国际化;最后,实现品牌及管理体系国际化,特别要注重企业品牌在全球范围具有良好声誉,内外部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布局与动态调整,引领行业发展并对行业标准具有话语权。

另一方面,要聚焦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建立生产供应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生态机制。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正迎来弯道超车的发展机遇,因此,要进一步推动产品、服务、模式和业态的全球化,培育更多的全球龙头企业,支持这些龙头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参与全球生产要素的组织与管理,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更多先发先至乃至后发后至的创新突破,倡导创新文化,支持创新尝试,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国内氛围和发展环境。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