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让我们乐在其中

发布时间:2018-06-11 16:25:31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管克江 等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苏霞,文化传承,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开锅

中国海洋大学的留学生提莫尔(左一)和洋娜在向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霞学习剪纸技艺。

本报记者  管克江摄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唐代诗人李白笔下的青岛崂山美若仙境。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期间,这里独有的地域文化之美吸引世界目光。6月7日,中国海洋大学的留学生提莫尔和洋娜来到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学做当地特色大馒头和崂山剪纸,深入体验中国文化之美。他们分别来自巴基斯坦和荷兰,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习已有8个月。

“先把这团面分成3份,然后转着圈使劲揉。”在二月二生态观光农场的馒头房里,农场老师手把手指导他们先揉面团,再捏出小刺猬和玫瑰花。第一次尝试做馒头的两人一开始很难将面团揉得光滑,但几次练习之后,他们的动作很快熟练起来。

王哥庄大馒头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是青岛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供优质面粉、崂山矿泉水、手工揉面、铁锅蒸、木柴烧……每一步都精益求精。2017年,王哥庄160户农民,年产大馒头约1.5万吨,产值超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到了激动人心的“开锅”时刻。掀开大锅盖,馒头的香气扑鼻而来。提莫尔和洋娜取出热乎乎的馒头,手法娴熟,丝毫不逊于工作人员。“这是我们的劳动成果!”洋娜开心地说。

手捧单个重达1.5公斤的圆馒头和馒头鱼,提莫尔和洋娜都说,做馒头的经历比教室里、书本上的学习更加生动、难忘。提莫尔说:“在这里,我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国的饮食文化,而且对中国现代农村的建设也有了切身体会。这里山美、水美、环境美,农民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

提莫尔和洋娜接着来到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苏霞的工作室做客。和满上合、美丽青岛、扬帆丝路……16米长的以“上合组织与青岛”为主题的剪纸长卷徐徐展开,两位留学生赞叹不已。

学做剪纸了。只见苏霞拿起红色宣纸,剪刀翻飞,纸屑纷落,荷花、祥云的图案跃然纸上。在她身旁,洋娜模仿得有模有样,提莫尔却已满头大汗,剪刀一剪一停,忍不住感叹:“这项技艺太需要专注了!”经过一番努力,象征着团结与合作的汉字“合”与荷花图案显现出来。

苏霞介绍,近些年,50多名来自巴基斯坦、法国、美国、津巴布韦等国的国际友人到她这里学习剪纸。他们无一不对这种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兴趣浓厚。

“中国文化太迷人了,我们都乐在其中!”提莫尔与洋娜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无尽魅力。“中国人非常注重自己的文化传统。”洋娜说。在巴基斯坦当过历史老师的提莫尔则更加钦佩中国的文化传承,“希望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机会,走进中国、走近中国文化。”他说。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