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中冶携手巴新共谋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8-07-27 09:56:49 | 来源:经济参考报 | 作者:杨敬忠 郭阳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中冶,践行,达产率,新政府,新社会

  冶炼厂高压酸浸区域。资料图片

在浩瀚的南太平洋散落着美丽富饶的南太诸岛,巴布亚新几内亚就位于其中。14年前,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冶集团”)循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轨迹,来到天堂鸟的故乡巴新,在这里播下合作共赢的火种,开展了大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民心相通的建设活动,与巴新人民携手共谋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

中企境外最大镍钴矿投资项目落地巴新

2004年2月,中冶集团与巴新政府及合作方签订了瑞木镍矿项目合作框架协议。中冶集团进入巴新马当省,启动该省瑞木红土镍矿投资与开发可行性研究。2005年8月,中冶瑞木镍钴有限公司(简称“中冶瑞木”)正式成立。2006年11月,瑞木项目举行奠基仪式,全面启动建设准备和设计工作。随后,一批批建设者、运营者相继进驻矿山和冶炼厂,开发、建设和运营项目。迄今,该项目已探明镍矿石储量为7800多万吨,总资源量达1.4亿吨,建设总投资122.75 亿元人民币,创下建设工期最短、达产速度最快、单位吨镍投资最低等多项纪录,在全球红土矿湿法冶炼项目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企业在境外最大镍钴矿投资项目,也是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最大有色金属投资项目,是集采选冶为一体的世界级矿业项目。

瑞木项目地处巴新最不发达地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此外,巴新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现代化湿法冶炼项目,其困难和挑战异常艰巨。

中冶瑞木全体员工迎难而上,在省府马当市西南100公里的矿山修建起采矿、洗矿、选矿、发电、供水等19个高环保标准工程,在该市东南海滨55公里的冶炼厂建造起高压酸浸、产品中和、尾渣深海填埋、发电、供水和五万吨级码头等16个高环保标准工程,在矿山和冶炼厂之间搭设了全长135公里的全封闭原料输送系统——矿浆管道,无害穿越沼泽和丘陵地带。

2007年大学毕业就参与瑞木项目设计施工、目前担任冶炼厂副厂长的贾露萍告诉记者:“除了外部条件艰苦,冶炼厂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难题是当地基础设施薄弱、物流周期长,有时候缺少一颗螺丝钉还需要从中国或他国采购,加上路途耽搁,很可能3个月就过去了。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项目如期完工。”

2012年12月,瑞木项目举行竣工典礼仪式后开始进入生产运营阶段。贾露萍表示,由于高压酸浸技术机理复杂、浸出工艺条件苛刻等原因,冶炼过程也面临许多难题,但经过夜以继日坚持不懈的技改和升级,项目在2016年10月达到设计产能,2017年实现全面达标和盈利,当年生产金属镍35000吨,平均达产率为108%,居世界同类项目之首。

携手巴新人民践行社会责任

在项目开发建设和生产运营过程中,中冶瑞木时刻不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秉持“中国巴新一家亲”理念,与巴新人民携手并肩共建美好家园。

中冶瑞木公司总裁高永学对记者说:“我们公司践行中国领导人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个宗旨就是‘同一个瑞木, 同一个社区’。瑞木是巴新的,也是我们的。我们是他们社区的成员,他们是我们公司的员工,我们是一家人。”

高永学2011年初来到巴新,负责整个公司运营管理,见证了中冶瑞木的转型与发展历程。他回忆说,当时巴新社会跟现在有很大区别,从物质条件、人员素质到产业状况、基础设施,都比现在落后,充满了困难和挑战。“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那时几乎是一无所有、一穷二白。我们跟当地民众一起,从筑路、修桥开始创业和发展。”

自项目伊始,中冶瑞木投资修建了瑞木河大桥、进山公路、货运码头等重要基础设施,还先后为当地社区捐资建设了3所希望小学、2家诊所和若干个供水供电项目。

中冶瑞木矿区当地资深员工艾伯特·托宾(Albert Tobe)告诉记者:“2006年前,这里没有公路,大家要步行好几个小时才能到主干道上,再搭乘汽车进城。现在,我们公司修筑的宽阔平整的道路把偏僻的乡村和河对岸的主干道连接在了一起,极大地方便了我和家人、乡亲们的出行。”

托宾说,他们公司还积极出资出力改善当地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他向记者出示了最新官方统计数据,在资助当地贫困学生入学和提供医疗援助方面至少投入15万基纳(合31万元人民币);公司每年投入8万基纳(约合16.5万元人民币)为社区建立农业示范基地,扶持贫困家庭进行蔬菜种植、禽蛋生产等;今年7月,中冶瑞木支付了2550万基纳(约合5273.5万元人民币)资源税;同时,公司不断为当地民众创造越来越多的就业和商业机会,每年提供保安、餐饮、道路维护等价值4150万基纳(合8560万元人民币)以上市场商机,社区环境不断改善,民众生活越来越好。

高永学笑着说:“告诉你一个有趣的事实:我们刚到这里的时候,巴新人通常都很瘦,经常食不果腹;现在他们生活有了保障,安居乐业,我的好多当地员工发福了,公司还要想办法帮他们控制体重增长,保护他们的健康。”

鉴于中冶瑞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做出的积极贡献,巴新国家矿业石油商会(The PNG Chamber of Mines and Petroleum)2017年授予该公司“践行社会责任典范”奖章。

拓展“一带一路”建设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

像中冶瑞木这样的众多中资企业远渡重洋,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国的资金技术、企业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在遥远的南太岛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收获了理解、信任和尊重。矿业是巴新整个国民经济中最发达的行业。在中资企业登陆巴新之前,这一行业基本上由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际矿业公司一统天下,所有产品和利润全部出口,巴新人民很少享受到本国丰富资源带来的红利,更谈不上共赢发展。中资企业进入之后,这一局面发生了根本改观。

高永学说:“公司刚组建员工运营队伍时,由于语言不通、文化不同、宗教习惯相异,遇到过许多波折和阻碍,但是通过不断地沟通、磨合和交流,我们获得了经验、理解、信任、尊重和支持,实现了和谐发展和互利共荣。”

他举例说,2012年公司在投料试车过程中面临困难最多、矛盾最集中,管理层快速转变理念,组织开展技术、管理和语言方面的培训,加强员工对公司管理体系的理解,主动促进深度融合发展;公司还聘请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管推行国际化矿业公司运营标准,大力推动合规运营,逐渐获得当地民众和社会认可,树立了中资公司管理模式成功范例。

“我们还专门成立了人力资源与地方关系管理部门,加强各种针对性培训,促进人员、文化和价值融合。” 高永学说。他表示,公司将继续扩大项目投资和规模,为巴新创造更多商机和税收,造福当地社会和民众,进一步促进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

巴新矿业部长约翰逊·图克(Johnson Tuke)本月早些时候对媒体表示,感谢中冶瑞木一直坚守巴新,与巴新政府和人民保持密切沟通和协作。马当省省长彼得·亚马(Peter Yama)也称赞中冶瑞木是该省最重要的发展伙伴,希望更多中国公司前来投资兴业。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