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草书精品《孟浩然 春晓》赏析

发布时间:2018-09-11 10:18:24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王罡 | 责任编辑:刘芳奇

关键词:林散之,草书,林体,书法,王罡

草圣林散之

林散之的草书被称为“林体”。“林体”有瘦劲圆涩,璀灿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四个基本特征。草书《孟浩然 春晓》是典型的“林体”,字字力可扛鼎是难得的精品之作。作品先后3次权威出版,与已出版的同样内容的作品相比,此作更为精到。

林散之(1898-1989),草圣。字散之,号三痴,别号散耳、江上老人。“诗书画三绝”,尤其草书,饮誉世界,被称为“草圣”。林散之祖籍安徽和县,生于南京江浦。曾任江浦县副县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林散之3岁学书,32岁师从黄宾虹,37岁只身万里行。书法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宋元明清。无论碑帖,无论何派,各取其长,隶真行草,功力深厚。林散之60岁开始专攻草书。草书以王羲之为宗,以释怀素为体,以王觉斯为友,以董其昌、祝允明为宾。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林散之一举成名。“林体”反映了近300年来中国草书艺术的最高成就,捍卫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中心地位。林散之代表作《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

林散之的草书,有的人简称为“散草”,有的人叫“林体”,还有的人称之为“林草”、“林书”。综合大多数人的观点,称“林体”更好一些。其理由有二:一是按照习俗,二是方便传承。

概括“林体”的基本特征是一道难题,不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绝对,也不同于几何题的解析,通过论证,最终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只是一个大概,是一个指向。其实,林散之的草书是无法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的。有法无法,有形无形,有笔无笔,有墨无墨,有心无心。“林体”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歌。

林散之草书精品《孟浩然 春晓》 朱韬宇 收藏

林散之大草代表作《孟浩然 春晓》,立轴,1978年创作,尺寸为95×29㎝,约3平方尺。落款是林散耳,印有 “江上老人 ”(白文)、“大年”(朱文)。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宿墨。裱工精细,品相十品。正文内容是: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林散之草书精品《孟浩然 春晓》 (局部)

这幅大草全面再现了“林体”的基本特征,是典型的“林体”。首先看用笔。“春”、“夜”等字是笔笔中锋,线条坚挺。“晓”中的牵丝细而圆,有一种弧度美,没有几十年的功力是写不出来的。“来”最后一个笔画、“风”的第一个笔画是方笔。“不觉”、“风雨”、“落知多少”是字字相连。其次看用墨。“春眠”、“啼”是浓墨,“少”是枯笔,枯中有润,浓淡相宜。“燥裂秋风,润含春雨”。再次看布白。“声”字上半部分密不透风,下半部分疏可走马。“知”和“多”偏正相依,或密或疏,左升右缩。行与行之间互相避让,行气线上直下曲,彼此照应,落款与正文配合得体,毫无摆布之意。最后看气息。通篇行笔流畅,鲜活自然,极具动感,充满了书卷之气、山林之气、庙堂之气,是一件不可多见的精品力作。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著名画家、林散之作品收藏家宋玉麟先生题签:“林散之先生草书唐诗精品轴。”中国著名书画鉴定家萧平先生题跋:“散翁 1978年书孟浩然诗真迹,笔精墨妙可珍也。”

林散之草书精品《孟浩然 春晓》 (特写)

2003年 9月 28日下午,林散之书法作品专场拍卖会在南京金陵饭店举行。中国首席拍卖师刘新惠举槌,专场一共 50件作品,大草《孟浩然 春晓》是 2号作品,编号是 02,是公认的精品,被多位收藏家看中,经过激烈争夺,最后以高出一般作品三分之二的价格落槌。大草《孟浩然 春晓》先后出版过3次:2010年4月,《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第70页,文物出版社。2012年3月,《华人时刊》杂志第3期。2012年5月,《林散之草书精品赏析》第75页,文物出版社。查阅相关资料,以《孟浩然 春晓》这首诗为题材的草书作品先后出版过的共有 3幅:1985年 12月出版的《林散之书法选集》中有 1件,2010年 4月出版的《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中有 2件。3件作品相比,这幅大草更为精彩。

林散之大草《孟浩然 春晓》,现由朱韬宇收藏。

图为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

王 罡,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被誉为“金陵散王”。江苏扬州人,1957年出生,毕业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哲学系,哲学学士。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东海民兵杂志社总编辑,大校军衔。被评为第四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并授予称号,“世界华人杰出收藏家”,授予国防服役金质纪念章。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