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五周年,五年以来在“一带一路”倡议这样一个框架下,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五通”为路径,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多领域的项目和活动,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政界、企业和社会等各领域都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大家对它的认识和了解也在不断加深,对它的支持也在显著增长。
但要进一步做深、做实“一带一路”倡议工作,可能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去理解、把握和克服。这些问题展开来讲,可能要进一步克服自己的文化自大心理,克服单一的经济投资的救世主心态,要做好官方宣传工作,多范围、多领域的宣传相结合。还有一个可能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是,如何在进行投资的同时,强化中国和各个国家文化、科技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沿线国家社会大众对这个事情的了解、认知和最后的支持。
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要有两个转化。第一个转化就是要由现在“一带一路”的单一的经贸或者投资,更多地可能要转向科技合作和教育的合作。第二个转化是要落实“一带一路”项目,进行深度的合作来推动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如果没有这两个转化,我觉得全球治理体系前景等等,这些可能都是很难预测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国内大学建立“一带一路”学院,发展“一带一路”学科建设,意义就非常大了。“一带一路”学院,对于把握和研究中国在创建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律性认识,实现学科化是非常重要的。从更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这样一个视角来看,关于学院建设,我认为仅仅培养国外的学生和学者是不够的,我们要把它上升到学科的意义上,要培养我们自己的、中国的学者,让他们成为“一带一路”的专家、好的学者。只有这样,这些人在进一步参与到长期“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当中的时候,我们好多事情才有可能做得更有影响、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