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中巴“一带一路”合作的亮色

发布时间:2018-10-30 11:16:05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张任重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巴基斯坦,绿色能源,年利用小时数,校校合作,吉拉姆

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中国与巴基斯坦近年来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中方帮助巴方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能力和效率,提升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随着巴基斯坦风电项目一期二期的完工、卡洛特水电站建设实现截流、科哈拉水电等一批清洁能源领域重点项目务实开展,中巴绿色能源合作已经并将继续给巴人民带去实实在在的利益和获得感。

绿色能源合作喜讯频传

卡洛特水电项目位于距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55公里的吉拉姆河畔。9月22日,这里的施工现场热闹非凡:随着一辆辆重型卡车依次驶过截流地点,卸载的滚滚砂石倾泻而下,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卡洛特水电站成功实现了大江截流。

由中国三峡集团投资开发的卡洛特水电站是“一带一路”倡议下首个大型水电投资建设项目,也是丝路基金成立后投资的“第一单”。2015年4月20日,习近平主席访巴期间,与巴基斯坦国家领导人共同见证了卡洛特水电站项目破土动工;2016年1月,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此次成功截流,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预计首台机组将于2021年4月投产发电。根据施工计划,该电站建成后装机容量72万千瓦,水库正常蓄水位461米,总库容约1.5亿立方米,具有日调节性能,平均年发电量32亿千瓦时,年利用小时数4452小时,未来能够为巴基斯坦市场提供源源不竭的清洁水电能源,促进巴基斯坦国家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截流仪式上,巴基斯坦能源部部长奥马尔·阿尤布·汗表示,中巴经济走廊是两国共同利益所在,将为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卡洛特水电站建成后,不仅可以为巴基斯坦带来廉价的清洁能源,还能为当地民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姚敬表示,中国与巴基斯坦新一届政府已就共同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达成共识,双方将保证包括卡洛特水电站项目在内的走廊项目顺利完工;在走廊下一步建设中,双方将会更加关注包括教育、健康以及减贫在内的社会领域发展。

而就在此前的6月27日,中巴清洁能源合作领域的另一重点项目——巴基斯坦风电二期项目比预计时间提前近百天投入商业运营。该项目位于巴南部信德省塔塔专区贾姆皮尔地区,总装机9.9万千瓦,是中巴经济走廊早期收获项目清单积极推动项目。该项目自今年投产以来,与此前的风电一期项目一起累计发电已超过6亿千瓦时。

实际上,巴基斯坦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开发率较低,电力市场供需矛盾也较为突出。开发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是将巴基斯坦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有助于缓解巴基斯坦电力供需矛盾,促进巴基斯坦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捷音彻响,喜讯频传。接下来,科哈拉水电等一批清洁能源领域重点项目也务实开展,施工准备工作正有序进行。在中巴两国政府、建设者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双方清洁能源项目合作即将进入高峰时期。未来,清洁能源有望成为巴基斯坦国家能源结构中的突出亮点,在为国家工业化进程持续供能的同时,带来丰厚的社会、环境效益。

中国技术设备让绿色能源在巴落地生根

巴基斯坦曾经长期使用以西方标准为主导的国际技术规范。随着巴方合作伙伴对中资企业技术优势深入了解,巴方对中国水电的技术能力、发展水平有了充分的认可和信任,卡洛特水电站也成为巴基斯坦首个完全使用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建设的水电投资项目。已经投运的巴基斯坦风电一期、二期项目也全部采用中国规范和标准设计。

卡洛特项目的中国投资方三峡集团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了建好卡洛特水电站,中方为该项目提供了全产业链的系统集成服务,专门成立了巴基斯坦项目专家组,从工程到财务,从设计到建设,对项目进行全方位审核把关,并立足长远提出流域开发方案。”

在投融资管理方面,中国投资方引进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和丝路基金参股,成立专门的巴基斯坦和南亚地区业务投资平台。作为世界银行的成员机构,国际金融公司尤其重视潜在投资对象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影响方面的态度和实绩,任何负面评价报告都会一票否决投资立项。因此,这种引进国际资本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服务的开发模式,有效降低了海外经营的各种风险,可显著减少融资成本,对在全球推广中国水电的技术、标准和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在设备装备方面,卡洛特水电站项目的所有设备均为国产,可谓积极带动中国设备、中国产品、中国品牌“走出去”。评估显示,卡洛特水电站可带动29家国有企业超过3亿美金的中国机电设备出口,正在筹建的科哈拉水电站可带动5亿美元的机电设备出口。巴基斯坦风电一期、二期项目也全部采用中国厂家的机组设备。

在项目运营模式方面,整个项目采用“建设—拥有—运营—移交”的投资模式,建成后先由中方运营维护,在30年运营期结束后无偿转让给巴基斯坦政府,在最终实现本土化的同时,也为巴方的后续运营留下宝贵的管理经验、人力团队和相关技术。

合作共赢,义利相兼,这是三峡集团国际化经营的重要价值取向。可以预见,随着项目开发的持续,三峡集团巴基斯坦清洁能源建设将为中国水电企业和相关行业参与更高水平国际竞争、更好地亮相世界舞台提供宝贵机遇。

授人以渔促进当地民生和环境改善

中巴合作的清洁能源项目大力倡导属地化经营,提升当地人民的素质和技能,增强当地社区发展动能。这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技术培训为巴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据统计,卡洛特项目建设团队中,一半以上为巴基斯坦当地员工,在项目施工高峰时段,能够为当地提供近2300个就业岗位。巴基斯坦风电一期项目中,外籍员工占项目公司员工总数的67%,专业类别涉及电气、机械、土建、商务、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此外,中方还对风电项目检修团队中的巴方员工进行了近两年的专项技术培训和能力提升,如今他们已能独立完成每年两次的风机定检工作,成为当地风电运维领域的技术骨干。

在解决当地民众关切、落实可持续发展方面,中方更是重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卡洛特水电站移民工作中,在提供合理搬迁安置货币补助的基础上,中方为项目所在地所有16岁以上的受影响移民免费提供理财知识培训,确保他们能更好地使用移民补偿款改善生活。

同时,中方积极开展教育扶贫,联合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共同实施巴基斯坦移民奖学金计划。通过校企、校校合作,参考“精准扶贫”模式,给符合条件的科哈拉水电站、卡洛特水电站移民家庭的适龄青年提供全额奖学金,资助他们完成为期4年的电气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教育,取得相应的学历学位,并在未来提供长期稳定的工作机会。

生态环境保护事关人类福祉,事关国家和社会健康永续发展。卡洛特水电项目制定落实了严格的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其中仅生产废(污)水处理一项,就采用了多项世界一流的环保设备和措施。风电一期、二期项目所在地是一片荒漠,常年干旱少雨,最高气温超过55摄氏度。中方投入资金,在这片不毛之地种下了一片“绿洲”。不仅如此,中方团队还开展专项监测活动,以掌握和应对项目运行对鸟类可能带来的影响。

在中巴清洁能源合作全过程中,中方企业积极落实社会责任,树立了项目成功的丰碑,更收获了当地民众的口碑。卡洛特水电项目包括了总投资超过600万美元的社会责任实施项目,包括改善当地教育和医疗设施条件,维修公共供水系统和道路,修建公共图书馆和休息室等,通过切实改善工程影响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居民生活水平,让受工程影响的居民享受到更多由工程建设带来的直接效益。

卡纳达学校是卡洛特水电站周边唯一的学校,其简陋的教学设施和条件远不能满足当地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中方不懈努力下,今年4月,卡纳达学校扩建项目完工移交,为当地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风电项目所在的贾姆皮尔地区全年干旱,村民居住环境以土坯房、帐篷为主,基本没有电力设施及用水设施,该村庄唯一的学校贾姆皮尔村中心小学教学条件极为艰苦,仅有黑板和板凳作为基本的教学设施。2017年7月,中方企业为该校捐赠了讲台、桌椅、文件柜、钟表及饮水设施等,基本满足了学校的教学硬件需求。

中企为巴基斯坦才俊提供机会和舞台

中国对巴基斯坦投资力度逐渐加大,为当地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也为很多巴基斯坦青年才俊提供了机会和舞台。

31岁的巴基斯坦小伙儿马利克,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巴风电项目合作储备人才的外籍员工之一,也是千千万万个巴基斯坦建设者中的优秀代表。曾在中国4年的留学生活,使他了解并熟悉了中国的文化和理念,在工作中能够充分施展技能特长和能力。马利克表示,坚定选择在中企工作,就是因为中方为他提供了回报祖国的不二平台。

马利克和中方员工一样,远离家乡和亲人,工作在荒漠之地。作为工程师,他每天钻研图纸,讨论方案,顶着烈日工作在风机吊装和电气设备安装现场。风机吊装的最佳季节正是昼夜温差最大的冬季,施工队往往早起晚归,而马利克总是配合并调整适应施工方的工作节奏。

在电气安装调试阶段,他更是发挥专业特长,与施工方一起讨论技术方案,一头扎进升压站或设备间,参与安装和调试,保证设备安装的高效和安全。在最后,也是最关键的168小时试运行中,马利克响应公司打赢攻坚战的号召,带着水和干粮昼夜坚守岗位,组织协调巴方员工在中控室值守操作。试运行一次性顺利通过。

卡洛特项目安全环保部经理曼苏尔·汗深深感到,卡洛特水电站项目不仅是他工作的地方,更是他实现报国理想的平台。曼苏尔·汗从小就深深感受到巴基斯坦的电力短缺,一直梦想着有一天国家的能源供给不再紧缺,人民安居乐业。他进入能源行业工作后发现,巴基斯坦的能源供给短缺局面没有得到丝毫缓解。现在,曼苏尔·汗看到,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巴基斯坦的水电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通过卡洛特水电站项目这个平台,他可以与中国同事一起真正为解决巴基斯坦的能源问题作贡献。

曼苏尔·汗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在中国公司工作,他在这里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也了解了许多中国传统和文化。“我们在分享知识经验中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加深了解。在这里,我们与中国同事和睦相处,既是工作伙伴,又是知心朋友。”他说,“我非常感谢中国政府为巴基斯坦投资建设,帮助巴基斯坦发展经济,我愿中巴友谊之花永远绽放。”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