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贫困的时空演化格局及面临的关键问题

发布时间:2019-02-03 12:28:35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李玉恒 武文豪 宋传垚 刘彦随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世界减贫,贫困重心,乡村振兴,转型发展

1990—2015 年,得益于各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减贫政策的有效实施,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南亚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分别从 1990 年的 9.87 亿、5.36 亿减少到 2015 年的 0.47 亿、2.16 亿,贫困率分别从 1990 年的 61.6%、47.3% 下降到 2015 年的 2.3%、12.4%。以中国为例,1990—2015 年中国的贫困率由 1990 年的 66.58% 降到了 2015 年的 0.73%,有 7.46 亿人(每人每日生活费 1.9 美元)摆脱了贫困,占到世界减贫规模的 64.37%,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减贫效果并不明显:该地区的贫困率由 1990 年的 54.3% 下降到了 2015 年的 41.1%,但是贫困人口数量却由 1990 年的 2.78 亿增长到 2015 年的 4.13 亿,占到了世界贫困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全世界最贫困的 28 个国家中有 27 个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其贫困率均超过了 30%。此外,中东和北非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与贫困率 1990—2015 年呈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贫困人口由 1990 年的 1 420 万减少到 2008 年的 880 万,然后增长到 2015 年的 1 860 万,贫困率也从 1990 年的 6.2% 下降到 2013 年的 2.6%,之后上升到 2015 年的 5%。欧洲和中亚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贫困人口数量先从 1990 年的 1 330 万增长到 1999 年的 3 670 万,然后下降到 2015 年的 710 万,是世界七大区域中贫困人口数量最少的地区。

世界贫困重心时空演化过程

为了深入揭示世界减贫的发展演化规律,本文引入重心模型,测算了世界贫困重心的时空演化过程。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 1990—2015 年间全球各地区的人口与贫困统计数据。

计算结果显示,1990—2015 年,世界贫困重心时空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南亚转移到了非洲大陆。世界贫困重心从 1990 年位于印度中东部地区的贾坎德邦开始向西南方向移动,在 2002 年世界贫困重心从印度西岸进入印度洋并继续向西南方向移动。在 2013 年世界贫困重心到达非洲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并继续向非洲内陆移动。2015 年世界贫困重心到达了埃塞俄比亚东部地区。在 25 年里,世界贫困重心向南偏西 71.80° 方向累计移动了 5 033.32 公里,其中向南移动了 1 572.37 公里,向西移动了 4 781.42 公里,说明印度以东地区即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大规模减贫推进了世界贫困重心向西快速移动(图 4)。

因此,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成了世界减贫的主战场。根据世界银行数据,1990 年世界 80% 的极端贫困人口集中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以及南亚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于 2005 年、2011 年分别超越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南亚地区,从而成为世界极端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2015 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占据了世界 56.16% 的极端贫困人口。

<   1   2   3   4   5   6   7   8   9   >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