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本报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 中欧要把共识化为实实在在合作
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在接受本报《海客两会视点》节目独家专访时表示,中欧加强投资合作是双方的需要,中国制订《外商投资法》将会促进中欧之间更广更深地进行合作。
欧洲企业期待《外商投资法》
人大会议正在审议的《外商投资法(草案)》受到广泛关注。张明表示,《外商投资法》聚焦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同时突出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欧洲的一些企业界人士对中国即将制定出台这样一部法律,非常期待”。
张明说,中欧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2018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地的地位,中国仍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在投资方面,双方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当前,欧盟对华投资仅占其对外投资存量的4%,中国投资只占欧盟吸收外资总额的2%,这些数据和双方合作的意愿是不相符的。《外商投资法》的出台,将会鼓舞更多的欧洲企业界人士,来中国投资兴业,进一步扩大中欧之间的合作。”
“中欧关系目前处在一个良好发展的势头。中欧的合作是互利的,会给双方人民带来很多的实惠。”张明表示,一个时期以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肆虐,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中欧合作也难以幸免。但是无论中国还是欧洲,都是坚持维护多边主义的。
“中欧双方的人口占到世界的1/4,经济体量占到全球的1/3。有这样两大力量维护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就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正能量,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确定性。我们也希望欧盟伙伴,能够一如既往坚持协同合作,坚持多边主义,把我们之间的共识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张明说。
欧洲对“一带一路”认识加深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第6年。“‘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国际合作的公共产品,给包括欧洲在内的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机会。”张明表示,欧盟方面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这种认识正在不断加深。
“我在接触欧洲企业界人士的时候,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同时也有一些困惑:如果想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要敲哪扇门?”张明表示,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们要画好这幅工笔画,就一定要认真去解决“敲哪扇门”的问题,让全球有兴趣的企业能够加入到这样一个合作中去。“比如,我们能不能设置一个‘一带一路’合作的网络平台?帮助工程类、设计类、金融类企业在这个平台上对接,便于他们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和适宜的合作项目。”
每天都在对外讲述中国故事
“驻外外交官的基本职责就是要走出去,多和当地的政界、商界、媒体、智库等各界乃至草根民众接触,多发声,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张明说。“作为外交官,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增进国际社会包括普通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增进理解有助于国际合作更加顺畅。”
“对于中欧之间存在的一些矛盾、分歧,我们通过沟通的方式化解它、解决它。一时化解不了,解决不了,我们把它管控好,不影响中欧合作发展。”张明告诉记者,他到任以后花了不到半年时间,拜会了欧盟委员会全部的28位委员,还有其他方面的高层官员。“我们的工作也不限于和这些欧盟机构的高层打交道。讲述中国故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我和我的同事们会通过在论坛、研讨会、媒体发表演讲、撰写文章、接受采访等方式接触民众。”
“我们不仅走出去,也请进来。”张明笑着说,“为了让欧洲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我们举办面向公众的中国驻欧盟使团开放日,每年一次,打开大门展示中国文化,请他们走进来。我们还开设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欢迎大家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