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法推动新时代中法关系继往开来

发布时间:2019-03-26 10:42: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周谭豪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新时代,习近平,勤工俭学运动,双边关系,四梁八柱

周谭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助理研究员

3月24-26日,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进入“法国时间”。访法前夕,习近平主席像5年前一样,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署名文章。从上次访法时“特殊的朋友 共赢的伙伴”,到本次“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并肩前行”,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标题的特殊用语凸显出,选择法国,乃是深厚情感与战略理性并重的结果。

法国是中欧人文交流的先行者,在西方世界最早开设专业汉学,很多启蒙思想家深受中国影响,重农学派领袖魁奈甚至被称为“欧洲孔子”。近代以来,中国一批批仁人志士开眼西眺,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更孕育了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陈毅、聂荣臻等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流砥柱。

法国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展战略对话、进行民用核能合作、开辟直航航线、互办文化年的西方大国,双边“特殊政治关系”闻名于世。

法国是欧盟“双引擎”之一,更将在英国脱欧后,成为欧盟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使得中法关系的现实意义不断超越双边范畴,战略性、时代性、全球性色彩日益浓厚。

法国还是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稳定的资深战友,我们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并肩对敌,冷战后多次联手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动武行为,弘扬求同存异、多元一体,为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正名立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越来越多地用“新时代”一词修饰双边外交。但中法早在5年前就已明确提出,建立更加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在实现中国梦和法国梦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实现‘中法梦’”。

2012年以来,中法关系的发展历程高度体现了“新时代”和“中法梦”两大核心要义。

一是高层交往实现稳定、持续、可预见。这几年国际社会常听到一句话,就是中法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只言片语,深刻反映出中法关系突破了此前“一波三折”的规律。而且,两国元首保持年度会晤,部长级以上政要月月互动,外长甚至有时一周要通话数次。法国前外长法比尤斯曾由衷感慨,中国是除欧盟总部所在地比利时外,他踏足最多的国家。现任外长勒德里昂则强调,两国高层保持频密交往,充分体现了法中关系的高水平和活力前景。今年,在习近平主席访法后,马克龙总统还将访华,势必引领双边交往的又一热潮。

二是构建了双边关系的“四梁八柱”。顶层设计方面,两国在战略对话框架下建起军战小组,新建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机制和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合称“中法关系三支柱”,制定并蹄疾步稳地不断绘就《中法关系中长期规划》。在此基础上,双方大力延伸合作边界,签订《中法引渡条约》,深化民用核能合作,并基于双边关系,建立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两国政府和媒体常用“深度、广度和厚度”来形容中法关系,充分表明双边关系进入“三维时代”。

三是经贸合作出现质变。传统上,中法经贸合作以大项目见长,但近年两国不仅巩固了这一基础,还实现多层面创新拓展: 2012-2018年中法双边贸易额从510亿美元增长到历史上首次突破600亿美元,人民币结算比例从6.5%猛增至近50%,双向投资增长3倍多。法国地方政府与企业争相与中国合作,且日益涉及创新、养老、医疗、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未来行业”。马克龙亲信幕僚勒舍弗里尔对此强调,与中国持续发展关系已是法国政商界的广泛共识。中国刚刚颁布外国投资法及促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相信这将成为中法经贸合作新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四是力推全球治理合理化。55年前中法之所以建交,是为打破冷战阴霾,抗衡两极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如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刻复杂演变,人类前所未有地共处“同一个星球”,美国却不断滑向顾影自怜的歧途。如果没有中法两国携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巴黎气候协定、伊朗核协议和叙利亚反恐等都很难有如此作为,“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建设也不会展现“新时代加速度”。4月下旬,中国将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勒德里昂外长亦将与会,定能为多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注入新动能。

正如本次两国元首会晤时所讲,“愉快”和“成功”已成为从深厚情感与战略理性两方面,描述当前中法关系“特殊友好”和“优先合作”的最佳形容词。习近平主席此访推动新时代中法关系继往开来,继续“一马当先”。(观点中国)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