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利生态广场一楼有一家星巴克。在CBD打拼的人们早上七点多在这里喝咖啡时,偶尔会看到亿利集团董事长王文彪疾步走过。
王文彪走路很快,他在2019年元旦前夕出版的新书《坚持就有希望》写道:企业每一次转型,都是惊险一跳,必须三步并作两步地跑。
这一次,他让生态修复和产业的距离变的更近。半年后,亿利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亿利洁能(600277)5月21日发布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亿利集团、亿利控股及特定投资者持有的亿利生态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用于标的资产在建项目建设。王文彪的战略决策,是将30年矢志不渝,坚守生态修复打造的亿利生态置入上市公司,让亿利成为中国领先的生态产业服务商。很快,亿利洁能再次发布公告,王文彪亲自趋前,担任“头狼”,担纲亿利洁能的董事长。这也是他第一次担任上市公司的法人。
在亿利的高管们看来,这次战略“转型”并不意外,“王文彪董事长和星巴克的老板舒尔茨很像,都有在逆境中历练的领导力,每当集团业务要转型,要升级,就会杀到最前线领兵作战!”
亿利集团1988年起步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腹地的盐场。当时的库布其赤地千里,植被覆盖率不足3%,沙尘暴一年超过100次,自然环境极度恶劣,盐场濒临破产。王文彪说,他清晰的记得,当年盐场上任的第一天,只看到一个被沙子埋了一半的“铁门”。因此,他一上任就做出决策,植树治沙、保卫企业、造福家乡,这也是亿利集团开启绿色生态产业的初心。
亿利集团总部在2016年入住北京CBD。今年3月接受电视台采访时,王文彪坦言:“每次我回到库布其,就感觉是最幸福的事情,每天晚上看到星空灿烂,每天看到库布其沙漠‘绿水青山’。”王文彪儿时的梦想就是想让自家门前的千年大漠变成绿洲,通了路,不再穷。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和他的团队在这座千年大漠中坚守了30年,终于让一座“死亡之海”变成了沙漠绿洲,长出了绿色的财富。联合国先后授予王文彪“全球治沙领导者奖”“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
荣誉积累的底色,是王文彪30年不懈坚守,专注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所积累的经验和模式。库布其生态修复和绿色产业无疑是最为经典的案例,先把荒漠土地修复好,配套中蒙药种植,带动中蒙药产业,实现了近1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沙漠节水灌木种植转化高蛋白饲料,拓展青青草原肉羊养殖,年出栏肉羊达到了50万头,每年实现销售收入约5亿元。同时,亿利先后引入多家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共同建设了库布其沙漠生态工业园区和达拉特能源循环经济园区,2018年两个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88.1亿元;在沙漠里发展太阳能产业,年发电9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8亿多元。亿利集团还建成了4A级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每年吸引20万游客,年销售收入约1.4亿元。此外,十八大以来亿利集团走出库布其,实施京张奥运大型生态修复工程、那曲高寒高海拔植树重大科技攻关、青海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试点生态修复工程、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天津生态公园项目等,都成为亿利集团生态产业服务的经典项目。
这些案例生动地展示了亿利的生态产业服务“蓝图”,就是通过系统化、规模化生态修复,提升修复后的农业、工业、城市土地的增值收益,导入洁能环保、生态文旅、生态康养、农牧业体验等绿色产业。近些年,尽管国家十分重视生态环保产业,很多企业青睐生态环保业态,但是资本市场对生态环保类企业并不十分看好。究其原因,就是生态环保类企业过度依赖PPP、EPC等政府付费模式,没有更加清晰的自我造血功能和高度市场化的盈利模式。亿利此次重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通过模式创新,让生态修复和绿色产业高度融合,打通生态修复与绿色产业的“任督二脉”,精妙地设计了短期生态收益、中期土地收益和长期的绿色产业收益的回报机制,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联动,让政府、企业、投资者、市场和社会利益共享。解决了钱从哪里来,利从哪里来,如何可持续这三个关键问题,破解了生态环保产业如何能够见到“金山银山”的瓶颈。回头来看,亿利在库布其三十年的治沙实践就是一个成功的模板,为此番重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王文彪说,“以前我们搞生态,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质疑。我们就是不信邪,敢抗这个雷。亿利30年的坚持,厚积薄发,到了实现‘金山银山’价值的时候。亿利生态是亿利集团生态产业的核心资产,置入上市公司和洁能环保产业融合,就是整合优势资源,力出一孔,确保成功,为中国生态环保产业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舒尔茨在星巴克度过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重大金融危机之后,出版过一本自传,书名是《一路向前》。
在亿利集团上市公司转型的关键时刻,王文彪披挂趋前,执剑策马,既是顺理成章,也是他“一路向前”的性格和使命感使然。
在王文彪看来,所谓的伟大其实都是从一句话开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说:“我们的初心只是一个很单纯的目标,不能被沙漠困死,然后就是不断找方法,不断去实践,不断去总结,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一位在亿利服务超过25年的高管对记者说,亿利曾经遇到过两个大坎,一次是1992年夏天的大洪水,一次是1999年转型突围。“特别是那次大洪水,厂房夷为平地,公司资产被冲毁,但是我们看到王文彪董事长带头走在没过大腿的洪水里,扛着沙包,我们就相信一定能成功!”
上市公司转型初始,千头万绪,王文彪其实无暇过多地回望来路。他只是坚持这样做,坚持向前走。30年前那个曾经创造“库布其模式”的“沙漠之子”,今天继续带领团队在祖国大地、“一带一路”的绿色产业中“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