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迫使东盟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越来越多的东盟成员国已经打响了针对“洋垃圾”的阻击战。
近日,又一个东盟国家站出来对“洋垃圾”说不。据报道,柬埔寨海关7月16日在西哈努克省海港码头查获83个满载垃圾的集装箱,其中70个来自美国,13个来自加拿大。柬埔寨官员表示,将把查获的1600吨塑料垃圾送回美国和加拿大。柬埔寨首相洪森在此前的内阁会议上曾表示,柬埔寨不是外国垃圾倾倒场,绝不允许进口任何种类的塑料垃圾或其他可回收物。
据媒体报道,2018年,东盟国家进口的塑料垃圾和电子垃圾数量占全世界的27%,成为西方国家塑料垃圾的主要倾销地。东盟国家进口的塑料废物一部分将被回收再利用,但由于塑料废物接收国的固体废物管理和处理能力与循环利用水平远未达到国际标准,大部分塑料废物会以填埋或非法焚烧的方式处理,直接影响周边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
“洋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迫使东盟国家纷纷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除了对进口塑料垃圾发出禁令外,一旦发现有违规进口行为,将全部送返始发国。越来越多的东盟成员国打响了针对“洋垃圾”的阻击战。
马来西亚能源、科技、气候变化与环境部长杨美盈表示,2018年以来马来西亚已成为全球塑料废品的主要输出对象国之一,仅2018年前7个月就进口了45.6万吨,超过了2017年的31.7万吨和2016年的16.9万吨,“这导致越来越多无照垃圾处理厂出现在马来西亚,周边居民对因此产生的土壤、水质、空气污染怨声载道”。为此,马来西亚要求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收回自己的废品。“因为,这些垃圾不是低质塑料废弃品就是完全不可循环利用的垃圾,这违反了联合国《巴塞尔协议》关于塑料废品贸易和处理的条款。这太不公平了!发达国家必须为它们输出的垃圾负责!”杨美盈说。
早在5月15日,印尼海洋渔业部长苏西就严厉抨击了进口“洋垃圾”问题。苏西表示,印尼进口的塑料废品只有四成可循环利用,其余均直接填埋或倒入海里,对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造成了极大破坏,这导致印尼沦为全球第二大海洋塑料垃圾生产国。苏西还特别指出,中国、泰国都已停止进口塑料废品,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到2030年印尼海域里的塑料废品会比鱼还多!印尼主流媒体《雅加达邮报》发表题为《你的垃圾可不是我们的宝贝》社论称:有些发达国家抱有“垃圾只要倒在自己看不见、想不到的地方就好”的虚伪心态,这实际上是一种“垃圾殖民主义”。该社论进一步呼吁发达国家“一要减少垃圾生产,二要管好自家垃圾”。
在“洋垃圾”问题上,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立场更为严厉——哪儿来的,回哪儿去!5月23日,杜特尔特签署总统令,要求将2013年至2014年来自加拿大的100个集装箱垃圾,全部装船后运回加拿大。加方当时宣称,这些废品主要是可供循环利用的塑料。然而,菲方检查后发现,这100个集装箱装的都是未经分拣的电子废品和厨余垃圾。双方纠纷随即上升为外交摩擦。面对菲律宾的强硬态度,加拿大不得不“服软”,6年之后,这些垃圾最终被运回加拿大,并且由加拿大承担相关费用。
值得欣喜的是,除了拒绝“洋垃圾”,印尼等东盟国家也在积极寻求存量垃圾处理之道,“废品变能源”正是其中一个颇有意义的思路。印尼总统佐科2018年签署了《加速发展生态友好型废品变能源电站》总统令,由副总理级官员鲁胡特挂帅,将首都雅加达卫星城贝加西作为试点,于今年3月25日启动了日处理100吨废品、日发电750千瓦时的PLTSA项目。4月28日,鲁胡特表示,PLTSA项目利用了碳排放量较低的热厌氧技术,全球不少地方都在使用这种废品处理技术,印尼有棉兰、泗水、万隆、巴厘岛、万鸦老等12座城市开始试点,“我们希望能尽快将该试点成功经验推广至全国其他大城市”。
在此过程中,中国企业也在积极为减少印尼海洋垃圾作贡献。据印尼驻中国使馆消息,双方企业已就旅游景点建设现代垃圾处理系统达成协议。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表示,该项目包括垃圾处理机械量身定制及安装、副产品销售、废水生物处理、土壤改良等部分,“中方这家来自江苏宿迁的科技企业每年能处理300吨至600吨垃圾,其科技水平能实现垃圾循环利用的最大化、无害化,将助力印尼早日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