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动物学博士、古脊椎动物研究专家、火山地质研究专家……在抖音平台上,这些科学领域的顶尖“大咖”正在通过生动、灵活的短视频向公众讲述小众且“硬核”的科普知识。
据悉,抖音平台上粉丝过万的泛知识类创作者有近3万名,累计发布泛知识类内容超过644万个。业内人士指出,短视频形式打破知识传播和理解的壁垒,同时以社交为纽带进行共享,让知识可以触达更多的人。短视频平台有望成为推动实现知识“普及”和“惠及”的助推器,推动全民科普时代的到来。
寓教于乐成新潮流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学博士陈睿是中国石探记科学团队负责人,在他的抖音账号“动物学博士”上,记录了他和团队踏遍世界的科学考察足迹。
在亚马逊丛林,陈睿拍摄到了涡蛱蝶,这种蝴蝶翅膀上天然地带有数字“88”的图案,视频一出来就获得500多万的阅读量和10多万的点赞。此外,住在南美洲丛林树洞里以小鸟为食的世界上最大的蜘蛛、马来西亚最美蝴蝶红颈鸟翼凤蝶、世界上最大且毒性最强的蚂蚁子弹蚁……这些世界上罕见又神奇的动物为网友打开了新世界,许多网友留言感慨:“原来这个世界上还真的有这样神奇的动物存在。”
和陈睿一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卢静,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中科创星科普科教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陈征等各领域“牛人”,也在抖音上通过短视频讲述他们各自研究领域的科普故事。
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中国科学报社、中国科技馆四家权威机构与字节跳动公司联合发起名为“DOU知计划”的全民短视频科普行动。目前抖音科普顾问团已吸纳13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52位专家学者。
作为“DOU知计划”第一批科普顾问,陈睿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如此一个大流量的短视频平台是进行科普传播的良好舞台,严谨而又不失趣味性的科普内容,借助短视频的全民影响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公众更加了解身边的地球。动物学知识也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内容,它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世界追寻知识最好的材料。
“抖音和中国科学院等高端机构相结合推动视频科普,两者相互结合,实现内容和渠道无缝对接,有利于共同打造适应时代要求的科普视频精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晓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截至2019年6月,抖音平台上粉丝数超过1万的科普类创作者超过5300位,半年内增长近767%。一年来,抖音科普类内容(囊括天文、地学、动植物学、物理和化学等科学门类)创作者共发布超过132万条科普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1678亿次。
新渠道拓展“知识边界”
近年来,“信息流+短视频”掀起数字内容发展新浪潮。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18年,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在移动互联网总使用时长占比超10%,仅次于即时通信。
张晓欢表示,短视频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传播的,便于针对不同群体和事件进行精准化投放。与一般文字、图片、网站等科普形式相比,短视频科普更生动、更直观、更有趣,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碎片化传播的市场偏好和观众需求,已经成为继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科普之后最具活力的科普业态。
“DOU知计划”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合作研究中发现,短视频能够使日常生活知识化,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拓展了“知识的边界”。一方面,以“口语”的形式进行生产和传播,降低了知识生产的门槛;另一方面,短视频打破了知识在传播和接收中存在的固有壁垒,以社交为纽带进行知识共享,将个体学习转化为大众分享和参与,让知识触达更多的受众。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科普工作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其自身也应该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创新,包括科普知识创新、科普组织创新、科普手段创新等多个方面。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在5G万物互联的即期愿景中,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平台科普传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抖音的愿景是‘记录美好生活’,而通过抖音传播科学知识、让大众体会科学魅力也是‘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和智力支撑。”上述负责人说。
“知识+短视频”将成蓝海
值得关注的是,在泛娱乐过剩的当下,知识+短视频有望成为蓝海。
中国信通院研究报告指出,短视频内容从基于社交的娱乐、搞笑为主,向新闻获取和知识分享等专业化、垂直化的方向发展,涉及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涵盖数十余种细分类别,已然成为人们获取资讯、表达自我的一种新方式。
而作为新兴领域,短视频科普教育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优化。张晓欢表示,一方面,短视频科普具有显著的去中心化和多对多的传播特征,科普内容的来源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短视频科普内容的良莠不齐现象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常态。另一方面,短视频科普传播速度快,能量大,但当前大量的科普短视频仅仅是通过简单的摄像设备和视频制作软件进行剪辑,与社会对科普视频的内容及形式的要求有较大偏差。
陈睿表示,科普知识传播的领域和空间十分广阔,应当创新和运用好各类传播平台,让公众对自然科学有更多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帮助公众更加认识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陷于固有的刻板印象里。对于青少年而言,家长、学校、社会也需要给予更多关注,树立良好的教育规范。
“科普短视频应是系统科学知识体系中的节点知识精品,应具有更深层次和更系统性的知识思考和依托。”张晓欢建议,下一步,需要防止短视频科普过于碎片化,打造具有深度思考和系统知识体系的科普短视频;短视频科普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与科普工作人员参与进来;市场和参与主体需要制作适应市场需求的科普短视频,充分发挥短视频科普教育在文化产业、科技教育、社会治理和文化软实力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
此前,中国科技馆联合上海科技馆、四川省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等总计42家科技场馆集体入驻抖音,推出“我的科学之yeah”全民科学挑战线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DOU知计划”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吸引更多的权威机构和科研人员,在平台上持续传播权威、严谨的科学知识,覆盖更多学科,让抖音上的知识内容体系更加全面。同时,希望塑造更适宜的学习场景,让权威的科学知识能够以更加通俗易懂、更具感染力、更具教育效果的展现形式和传播方式,让更多的受众感受科学,爱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