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将改变未来教育形态

发布时间:2019-07-25 14:29:52 | 来源:中国教育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教育,学校,变革,应用

如果说,2017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年的话,那么,2019年将注定作为5G年而载入史册。

6月27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上海召开。论坛上发布的《5G智慧校园白皮书》,提出了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校园生活、雪亮校园、教育评价、5G特色应用等六大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案,宣称将通过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全面赋能智慧校园建设,标志着5G技术开启在教育上的应用。

5G,是第五代无线网络的简称,它与目前使用的4G相比,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即高速率、低延迟、高容量。因此,5G在教育上的应用,也有着几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大大扩展了物联网网络容量。通过物联网应用程序可以帮助教师更方便地获得关于学生学习的各种数据,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二是较低的延迟和较高的速度将扩展VR/AR的应用,扩大课堂中混合现实内容和视频的容量。预计5G的延迟时间将减少到10毫秒以下,是人眨眼时间的1/30,会大大改善VR/AR的用户体验,成为教师更有用的教学工具。三是视频与远程同步课程会变得非常便捷,将会更好地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因此,近日有不少媒体发出了“5G赋能教育”“5G改变教育”“5G推进教育公平”等评论,教育界关于5G与教育关系的讨论也热闹非常。那么,5G的普及是否会改善各地区之间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状态呢?5G究竟会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的确,从教育的历史来看,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都会推动教育的变革。但是,技术的革命究竟如何影响教育,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路径。

由于教育与我们每个人利益攸关,人们特别期盼新的技术革命能够成为变革教育的神器,正像互联网颠覆了商业模式,颠覆了金融体系一样,希望以5G为代表的新技术能够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计算机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有学者想用机器教学替代人的教学,甚至还有人提出了“学校消亡论”。互联网出现以后,更是有学者呼吁通过网络技术来颠覆当下的教育。在这方面,世界各国的努力程度和投入力度非常之大,也远远大于商业与金融业。

但是,一直到今天,教育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据说,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生前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对于这个耐人寻味的问题,2011年9月,美国前联邦教育部长邓肯给出了答案:原因在于“教育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一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分为三个阶段:工具与技术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和学校形态的改变。电化教育、PPT课件等都是工具与技术层面的变革,慕课、翻转课堂等是教学模式的变革,这些都是教育的局部变革,而且都是非刚需性变革。如果学校形态不发生深刻的变革,教育结构不发生相应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变革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从本质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作为一种文化样式和意识形态,作为与人的身心发展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的教育,变革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我们许多人的想象。所以,要想解决教育的问题,仅仅有技术是不够的。不能指望通过技术的革命,我们就能一劳永逸地把教育问题解决了。这是不切实际的。5G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如此。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5G与教育关系的研究,主要仍然局限在技术、工具与教学模式的问题上,也就是说,仍然停留在前面两个层次上,而很少从第三个层次,即学校形态与教育结构方面进行真正的思考。

那么,究竟如何从第三个层次上突破呢?最近,我的新著《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梳理,提出了把学校建成新型的学习中心,充分利用5G技术背景下教育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即时性、共享性特点,对现在的学校进行重构,建立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中心和新型的学分银行制度,打通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学校与家庭的壁垒,创造“能者为师”“课程为王”的新的构想。在学校形态和教育结构进行变革的背景之下,再利用现在的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一套新的教育生态系统,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模式,就完全可以成为现实。

(作者系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全国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