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幸福支点 摆脱思想的贫困

发布时间:2019-07-31 16:40:04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村民,扶贫,十八盘,幸福,新房

原题目:探索社会化扶贫的“启动力量”:寻找幸福支点 摆脱思想的贫困

7月20日晌午过后,河北省涞源县下老芳村热闹了起来。村民们围着村委会前小广场上的几张桌子说着、笑着,喜悦溢于言表。由华夏幸福援建的113套新房已交付完毕,村民们抓阄分房后,正在排队领取新房的钥匙。

在涞源县城西北方向,金家井乡十八盘村的村民正远眺着山上的光伏电站,掰着手、算着收入,下一批光伏并网分红即将发放,为贫困群众增加了一份稳定的“阳光收入”。

到2019年年底,涞源县将接受国家脱贫验收,向全县百姓交出一份“成绩单”,贫困群众生活的变化则是对扶贫开发成效的现实写照。

如何巩固前期扶贫成果,做到稳定脱贫不返贫?怎样调动各界力量,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沉?近日,记者走进了涞源县,挖掘涞源脱贫开发的经验,社会化扶贫在当地的实践。

从“新房”到“新家”

对“驴友”而言,涞源县的空中草原再熟悉不过了,那里碧空如洗,白云似絮,碧浪涌动,花海斗艳。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山坡上有个叫十八盘的村子。由于太过贫穷,开车路过这里的人都是在远处看看这些土房子,而不会停车驻足。

十八盘村旧貌换新颜,村民们住进了整洁明亮的新房。

在2018年的夏天,有一队自驾游车队被鞭炮声和一片新房所吸引,终于有人踩了一脚“刹车”,车队缓缓停了下来。

眼前的这片新房,有的是二层小楼、有的是独门小院,这里距空中草原仅有不足几公里的路程。“这是什么楼盘?卖多少钱?”有好奇的人向身着工服的工作人员打听。

“这里叫十八盘。房子不是卖的,是村民的新房。”游客的提问一时让工作人员愣了下,随后欣慰的笑着说,房子刚分下来,有些村民们挑选了好日子,正在搬家,放些鞭炮图个喜庆。

如今,再走进村里,街道整洁房屋敞亮、孩子们在小广场上嬉戏、大树下乘凉老人褶皱脸庞上洋溢着笑容,这一切都在倾诉着村里生活的变化。“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以前只见过土房、石房,谁见过钢筋的啊。”见有人来问新房的事,一位80多岁的老大娘知足的说着。

村长范陈飞30岁出头,参与了从规划到拆迁再到搬新家的全过程。他说,新房由华夏幸福无偿援建,村民按照每人25平米的标准分配,二层小楼的是5口人的,平房分4口人、2口人还有不少1口人的。其中一口人25平米的房型也有不少,这也说明村里孤老的情况还是有不少。

在村口的刘海林家,有一栋两层的小楼、整洁的小院。一见到有客人来了,刘大姐热情的招呼大家,介绍起了自家的民宿旅馆。村里向刘海林这样的家庭有几户,他们收拾出几间房间依托空中草原做起了民宿生意。

“外出打工居无定所,对家人的挂念也都是靠打电话。以前我们也想接待游客,但房子又黑又破,怎么会有人来呢?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了,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新房子更给了我们家的意义和亲情的温度。”她说。

十八盘村的今天,正是下老芳村盼望的明天。据华夏幸福涞源项目负责人贺炎介绍说,2019年6月30日村里的113套新房全部交付完毕。不同于十八盘村的原地建房,下老芳村是易地扶贫搬迁,最初老百姓的顾虑很多,不用花钱能住上新房最初大家都不信,拿出图纸也没人去看,看了也看不懂。

“村支书和村长安排每家出1个代表,我们用了3辆大车,载着他们到十八盘村去参观,看见了样板间的实物展示,村民们看见了希望,再做工作就顺畅了。”贺炎说。

涞源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张香艳介绍说,在2017年12月,涞源县与华夏幸福签订了对口帮扶框架协议,借助社会力量对最迫切的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开展了整村搬迁安置和危旧房改造。在2018年,华夏幸福无偿援建完成了2个幸福新村建设,新建房屋292套;完成四类人员C、D级危房改造966户;建设通车一条6.8公里的幸福公路,便利5个贫困村2000余名村民出行。2019年,还有3个幸福新村将竣工交付,另有95户危房改造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表示,华夏幸福是一家河北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我们要发挥整体优势,不仅让全县的贫困人口住上好房子,还要能够有一个稳定的收入。”

如何稳定脱贫不返贫,发展产业覆盖贫困群众,是涞源县关注的重点问题。以产业兴城为优势的华夏幸福,在这方面也给县里带来了新思路。

从光伏发电到荒山生“金”

曾经“栽树不结果、种地不打粮”的荒坡,现在成了十八盘村贫困户张玉奎每天都会远远眺望的地方。“风不扶我,雨不扶我,产业扶我;地下没有,地上没有,阳光里有。”一副对联,写出村民对光伏项目的期望。

村民指着远处的南坡底光伏扶贫电站给记者看,言语间透着高兴劲儿。

张玉奎今年60多岁,与80多岁的老父亲一起生活。年初刚做了股骨头手术,让卧床5年的他能够下地活动了。“感谢党,感谢政府!要没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哪能看病这么方便,大病保险又给报销了一定比例。”说起山坡上的那些“蓝板板”,张玉奎掰着手指数着说,每个月给我父亲300元、发给我40元,一年加起来就是大致4000元。

如今的兴奋,在当初也存在不理解。“我没有出一分钱,这发电机器建好了算谁的?”“发电多少怎么查,离着村里这么远?”“蓝板板晒太阳就能挣钱?”这些想法最初在村民间很普遍。

万事开头难,做不做的了,群众说了算。贺炎说,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项目组的同事通过入户摸底调查,普及光伏扶贫政策;广泛征求贫困户意见,帮助算好经济账。为了科学选址,给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留下发展空间,工作人员翻越了200多座山头,选择适宜的荒坡修建电站,有的人一个多月下来穿坏了两双鞋。

“2018年,新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1个,总装机容量42.3兆瓦,覆盖全县贫困村106个、贫困群众7200余户、贫困人口1.5万余人。”贺炎介绍,目前21个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保证了所覆盖的贫困户每年稳定增收3200元以上,为全县脱贫出列创造了条件。

涞源县发改局局长徐永飞表示,光伏扶贫对于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扶作用很明显。并网发电后产生的资金通过电力部门,款项转移城投公司对接县财政账户,并制定了专门的光伏扶贫管理办法。

“通过全县统筹,我们将光伏扶贫产业的收入,对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村集体收入进行贴补,同时还要顾及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徐永飞认为,光伏产业经济价值周期长,对产业稳健扶贫的意义大。

从“摘穷帽”到摆脱“思想上的贫困”

在金家井乡十八盘村村口的墙上,写着一行红色大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幕被乡长蔺保富拍照了下来,用做了微信头像,谈起十八盘村这一年多的变化,蔺保富有太多的感受和话说。

“十八盘,听名字就知道是个盘在深山里的村。老百姓穷怕了,也穷习惯了,除了种地别的也不敢想。”“自从搬了新房后,村民的思想也活分起来了,有些村民养马靠空中草原做旅游,还有人收拾出了房间搞民俗、农家乐,更有光棍和懒汉勤快起来了想取个媳妇。”蔺保富说,这是早些年住在灰突突的土房子里,大家想也不敢想的。

通过基础设施改善,村民们在思想上对幸福生活有了进一步追求。

村长范陈飞说,前些年村里的卫生尽管屡次强调,但大家伙的积极性不高。现在不用村里喇叭再广播了,村民们自觉维护起了周边环境。“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正成为十八盘村的现实写照。”

不仅是村民们的思想上有了改变,村干部的意识也在发生变化。上庄乡是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的出生地,在十里八乡也是出了名的贫穷。这几天,乡委书记徐光耀正在下老芳村忙着新房的分配和光伏扶贫资金的发放。

徐光耀指着前方一口正在挖的水井说:“在前些年村里想挖口井、铺水管如果占到了村民的地,很难做工作。但现在村民看到了村里的变化,以往难做的工作现在不难了。”

徐光耀说,到2019年年底,乡里将迎接国检脱贫验收,当贫困户个体脱贫后,如何攥指成拳加强乡村的整体振兴发展,是亟待思考的话题。“下一步,乡里将进一步开发牧童湾旅游项目,我们最大的优势是青山绿水;在乡村拿出专项资金做‘好媳妇’、‘孝老敬亲’、‘文明家庭’等评选,挂红花、给奖金,凝聚乡村自治的合力。”

涞源县的脱贫实践是广袤乡土大地上的一个缩影,助力涞源整县脱贫的华夏幸福是社会化扶贫大格局中的一员。华夏幸福涞源项目负责人贺炎说,在2020年前,项目组也制定了巩固前期扶贫成效,“完成产业兴城、做好涞源扶贫”的计划。“最不怕困难,最能够坚持,是华夏幸福在2017年寻找帮扶对象啃‘硬骨头’的初心;在扶贫成效上,‘好、好、非常好’是工作永远在路上的追求。”他说。

(注:转发时原文略有调整)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