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电建设领域,有一个“闪亮的名字”——邢继。
他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华龙一号”总设计师、核电站设计建造技术领域首席专家,中国核工业勘察设计大师。
他先后主持完成岭澳二期、CP1000和“华龙一号”先进核电型号研发,为我国压水堆核电技术创建自主品牌、实现系列化和跨越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沉淀积累 奠定核电发展基础
邢继主持我国首座自主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岭澳二期工程设计,解决“翻版加改进”中的技术难题,结合国内外核电运行经验反馈和自主建造与设备国产化需要,开展了500余项技术改进,使电站安全水平提高并且达到国际同类机组先进水平。
他主持制定形成改进型百万千瓦核电标准设计,为我国掌握百万千瓦级核电设计技术作出突出贡献,为核电批量化自主建设奠定基础,实现了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核心技术的“四个自主化”。
“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自主设计与技术创新”获得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核能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核工业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面对国际市场核电发展机遇和我国核电“无船出海”的局面,中核集团启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型号CP1000研发。邢继任总设计师,主持国产化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研发,创建自主核电品牌。
他主持确定以“177堆芯、单堆布置和双层安全壳”为代表的22项重大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完成我国首个具有三代特征的压水堆核电型号的研发,通过核能行业专家评审获得认可:“实施堆芯改进、布置改进和安全壳改进使国产化二代改进型核电机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实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出口,开拓国际核电市场创造了必要条件。”
厚积薄发 实现核电技术跨越式发展
在福岛核事故后,中核集团自主开发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邢继任总设计师,主持型号研发和示范工程设计。
他提出“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为核心的一整套先进核安全理论,该理论具有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可有效应对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安全设计水平达国际一流水平。
“十二五”期间,邢继主持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能源应用研究”项目,完成能动和非能动安全系统配置优化和非能动系统瞬态特性分析等关键技术研究并通过实验验证技术可行性,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先进压水堆“华龙一号”、ACP600、ACP100等型号设计。
能动加非能动、多样化设计理论已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发布的安全标准采纳,该技术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已得到普遍认可。
在邢继的主持下,“华龙一号”开展了54项重大课题的科研攻关,共申请国内专利629件、国际专利65件,覆盖设计、设备、建造、运行、维护等领域,建立国内首个完整的核电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邢继推动“华龙一号”科研管理体系创新,搭建全球化的政产学研用和军民协同创新研发平台,形成的“核电企业构建支撑国家核电走出去的创新研发体系”获国家级管理创新一等奖。
爱才惜才 塑造多系统异地协同团队
邢继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同时积极为人才提供科研创新平台,他主持开发的“互联网+三维协同”设计一体化平台,使1600多人的设计团队能够多专业、多系统、异地协同作业,该平台得到李克强总理的高度赞许。
他还推动并参与制定“数字核电”发展规划,依托“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开发的首个“数字核电站”已具雏形。
他带领的华龙研发团队荣获2014年度国防科技十大创新团队和2016年共青团中央“五四青年奖章”等奖项。邢继本人先后获评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创新人物、中核集团“钱三强科技奖”、中核集团劳动模范、CCTV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并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和国资委首届央企楷模等荣誉称号。
开拓创新 打造核电走出去“黄金名片”
邢继积极推进国家重大工程研发与设计管理体系的改革创新,为践行绿色核能发展理念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长期从事核安全与核电技术发展研究,在核电自主技术发展路线、核心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建设、福岛后核安全策略等方面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了技术与政策建议并被采纳。
邢继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我国先进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压水堆核电技术实现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成为继美法俄之后,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的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赞誉其为“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
目前“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工程落地福清核电5号机组,并已成为“国家名片”落地巴基斯坦,另有多国愿开展合作。
“华龙一号”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所有里程碑节点均按计划实现,有望于2020年并网发电,有力地助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为“一带一路”和核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核电发展了几十年,一直在‘跟跑’,‘华龙一号’实现了‘并跑’,这是中国核工业在世界核能发展中的历史性转变。” 邢继说,“我很庆幸自己能经历这段过程,我们未来一定还能实现‘领跑’,我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