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域产品向消费商品快速转化流动的有效模式,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让农村贫困户增收的一种途径。如何调动发挥消费扶贫产业属性,促进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发挥其带贫益贫效果,浦口区与镇安县在消费扶贫协作上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的大山深处,地貌为“九山半水半分田”,为陕西省商洛市的一个山区县,风景优美、自然禀赋绝佳,拥有4A级、3A级景区各三家,素有“中国板栗之乡”的美称。因受区位条件、自然风貌的制约,一直以高山农业生产为主导,工业基础条件非常薄弱,一度是国家深度贫困县。南京市浦口区与镇安县从1996年开始结对,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帮扶的共建地区。2017年4月,为积极影响国家脱贫攻坚计划,浦口区向镇安县派驻联络组,联络组通过调研发现镇安高山农产品资源丰富、产品有机且优质,如高山板栗、魔芋、木耳、蘑菇等,但知名度不大、销售渠道不广、产业规模有限,大部分以自产自销为主。镇安虽然景区众多,有天下最险道观塔云山、风景如画的木王山、唐密传世的金台山、千年古镇云盖寺、童话磨石沟等,但外界知晓率不高、人气不足、客流量不大,旅游产业处于待开发阶段。为此,如何整合发挥资源优势、产品优势、环境优势?将“传统农业”转化为“农业经济”,将“产品”变为“商品”,“土特产”变为“名品牌”,将“观光游”提升为“体验游”“文化游”,浦口联络组通过调研探索、试点开发,提出了“产品从西到东、旅客从东到西”的“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构想,并在浦镇两地开展协作的尝试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镇安县高山优质农产
“消费扶贫”帮扶镇安打通高山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浦口区帮扶镇安县以来,一直通过“消费扶贫”方式帮扶镇安打通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现已构建了“电商销售+实体店销售+政府采购+爱心礼包”四位一体的销售模式。前后方开设实体店面2个,网络渠道2个,两年多来销售金额约1000万元。
高山农产走出大山。农产品销售关系着镇安县千家万户,关系到县高山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受交通、信息、渠道等诸多约束,镇安大板栗、魔芋制品等农产品富集的各类特色农产如何走出秦岭一直是个难题。为破解该难题,浦镇两地政府将助力农产品销售纳入了苏陕扶贫协作联席重要议题进行了研究,积极引导政府资源、电商企业、广大浦口群众同发力,多渠道展销镇安农产品。2018年6月18日,由浦口区文创园投资300余万元、浦口区粮食局下属企业军粮供应站运营的线下实体店“秦岭小屋”镇安特色馆在浦口开业,标志着镇安县高山农特产品进入浦口市场,因镇安高山农产品纯绿色有机、品质纯正、物美价廉,得到了浦口百姓的广泛认可。
浦口区军粮供应站与镇安雪樱花公司签订1000万元供销协议
“消费扶贫”作为浦口与镇安深化扶贫合作从机制上予固化
从零售到团购。浦口“秦岭小屋”镇安特色馆实体店的零售模式是一种市场试点,确认东部消费者对秦岭高山农产品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既然有口碑、有需求,两地政府决定从机关、事业单位的过节福利着手,通过“以购代捐”模式在浦口逐步推广。2018年中秋节,1万份镇安县“爱心大礼包”在浦口被抢订一空,春节订购数量上升到2.3万份,竟到货源组织无法满足需求的状况。为了解决货源的供应和质量把关,同时又不减对贫困户的带联力度,采取通过委托龙头企业统一组织货源,贫困户捆绑在种植、生产供应、包装销售、劳力就业等环节上。据统计,有600贫困户通过消费扶贫直接收益。2019年,为落实财政部等三部门《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实施方案》,农特产的消费扶贫模式从“节日化”向“常态化”迈进,浦口区发文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原材料采购向镇安县农特产品进行倾斜。8月28日,镇安县雪樱花公司与浦口区军粮供应站签订《镇安县农产品销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消费扶贫”作为浦口与镇安两地深化扶贫合作从机制上予以量化、固化、制度化。
苏宁易购农产品扶贫体验馆超市
网络销售模式塑造叫响“镇安品牌”
品牌推广与塑造。叫响“镇安品牌”,得到全国市场认可才是终极目标,互联网是最好的媒介。2018年,精准招商引入了“五常大米”溯源品牌建设单位、国内智慧农业领军企业江苏无锡卓感科技公司进驻镇安,合作开发镇安县智慧农业平台。总投资1.2亿元、合作期限10年的镇安县智慧农业项目一期工程四大溯源软件系统已开发完成,220亩物联网试点板栗林长势喜人,贴上溯源防伪标志的镇安大板栗将以全新面貌进入市场,助力古为“唐朝贡品”的镇安大板栗品牌振兴、价值重塑。同时,牵线搭桥将网络销售模式植入生产企业,成功引入诗唯雅电子商务运营公司,借助电商平台的客户群和销售网对魔芋减肥代餐粥进行品牌化上线。目前,双方企业已签订合作协议,预计每年在线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高山旅游将“观光游”提升为“体验游”“文化游”
镇安丰富的旅游资源依然处于传统宣传模式和休闲观光阶段,急需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宣传推广,浦口区从帮扶的角度将南京游客组织来镇安,终端旅游口碑宣传来助力和探索发展旅游业。
让废弃的土屋成为一种生活体验。镇安县中合村这两天热闹起来了,午峪沟土坡上原本冷清的土屋迎来了一群新朋友,院子里支起了石磨和天文望远镜,门口摆上了三张平日里不用的八仙桌,小朋友、大朋友围坐着有吃有笑,村民们都稀罕地走进院子来探个究竟。南京来的家长和孩子住土屋、磨豆腐、探溶洞、吃野菜、望星空,参观蚕桑基地、中药材培育基地,与村里的小伙伴玩耍互动,过了实实在在的几天山里生活。这篇信息被商洛日报、浦口电视台等大量转载甚至引爆朋友圈,南京电视台专题进行了后期采访,对镇安旅游的宣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将山沟里的土屋都荒漠了,有的被强制推倒、有的长久失修塌了,即便是完整的也被闲置。如何变废为宝,让土房子发挥作用?2019年,镇安联络组试水镇安中合村开发体验旅游,委托当地公司雇佣村民收拾土屋、添置高低床、扎上篱笆、布上灯光、装上移动厕所等,将土屋改建成了民宿;并联合黄河旅行社、倍德公益组织开展了4期100人“秦陕启示路—研学旅行”,将东部地区的家长和孩子组织到中合村体验生活。通过组织一次旅行,就将闲置的资源盘活了,既然东部地区的家长和孩子体验了一次不一样的生活,也让当地村民被雇佣有了收益,探索出乡村振兴中如何让“农户有收益、团员长见识”互惠互利、互动互享的消费帮扶新模式。
研学旅行到镇安县中合村
镇安成为浦口公务员疗养的首选目的地。2019年,两地政府会议明确,将镇安县作为首选疗养基地,推动镇安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宣传推广镇安旅游品牌。8月24日,浦口区组织18名优秀公务员到镇安开展健康休养,并举办了“浦口优秀公务员疗养基地”揭牌仪式。参加疗养的队员普遍认为:镇安的确是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好地方,旅游资源如此丰富、风景如此秀丽、空气如此清新,用“秦岭深处小日子,古唐王的慢生活”来形容最为贴切。
深化文旅协作宣传镇安旅游。浦镇两地广播电视实现联播,联合举办“来安去安·小城镇安”旅游品牌推荐活动,发稿150余篇,爆光量达300多万次。两地3对景区结盟,陕南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安渔鼓走进浦口,开展了“扶贫扶智·情系镇安”的浦口优秀书画镇安展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交流互动,镇安县在浦口的知晓率大大提高,很多浦口的亲朋好友自发组织到镇安进行旅游观光,据统计每年来镇人数达千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