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沿“一带一路”风驰电掣 推动成都向“人城产”发展转变

发布时间:2019-12-05 09:08:32 | 来源:成都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班列运输,成都国际,一路,冷链物流,海铁联运

一趟趟从成都延伸而出的国际班列沿着“一带一路”风驰电掣,四向拓展架起新亚欧大陆桥,构建起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创业者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同时,也为这座城市在良性交互中不断增强自我发展动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形态,促进全球资源要素协同集成集聚,营造更好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推动城市发展由“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

因为中欧班列这条国际物流大通道,成都国际商贸城里小商品店主实现了半年内出口商品超两百万元的创业梦想;白俄罗斯国家馆落户成都加入“亚蓉欧”国家馆集群,实现经济、教育、文化等在此汇集交融;TCL从沿海地区转移产能至成都,戴尔在成都建厂搭乘中欧班列出口快车,联想选择成都投资建造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近年来,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指引下,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大通道促进大开放,“陆上丝路”国际班列交织成网构建起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在融入全球经济格局中积极打造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的空间载体,不断提升门户枢纽对要素的集聚,孵化转化能力,推动枢纽经济加快发展,为引领辐射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人】

中欧班列带领“闯”国际市场

“蓉漂”创业梦想悄然成为现实

成都国际商贸城小商品批发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蓉漂”店主万国龙在店里忙碌不停。谁也不会料到,万国龙这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店铺在今年上半年就实现了200多万元的出口额。

“在过去,这只能是个创业的梦想,而如今搭乘成都的中欧班列却变成了现实。”万国龙称,今年通过搭乘成都的中欧班列,把小商品卖到了境外的布达佩斯等地,销路一下子就拓宽了。今年8月9日,成都直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对称往返中欧班列开通,全程运输时间只需15天。成都国际商贸城在西部地区唯一率先试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依托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便利的通关服务,打开了小商品走向国际的大门,让小微商户也能够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在更为广泛的国际市场中实现创业梦想。

一趟国际班列让大千世界近在咫尺。2013年4月26日,从成都始发的中欧班列沿着“一带一路”风驰电掣,架起快捷畅通的新亚欧大陆桥,从根本上打破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沿海港口的历史,成都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高地”。

今年7月,中欧班列(成都)运送四川直供特殊农产品至维也纳,为冷藏出口运输生鲜蔬菜业务打通了连接欧洲大陆的西向通道,实现四川优质农产品直达欧洲人餐桌。依托海铁联运方式,成都还打通了二手车出口的国际通道,在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为出口贸易培育新动能。在忙碌运载货物出口的同时,成都国际班列也繁忙地把进口货物运回成都。除了意大利火神飞机、德国磁悬浮轨道梁、高精纺织品机械等“高大上”进口货物,还有红酒、牛肉、饼干、奶粉、服饰、化妆品、家居用品、平行进口车等,把国际高品质生活带入百姓日常生活中,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全球”。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人才聚则产业兴。作为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近年来成都出台一系列人才新政为成都国际铁路枢纽建设提供了支撑和活力。依托中欧班列的资源集聚优势,成都国际铁路港临港服务业功能区充分考虑人才、社区、产业发展规律,配套专家楼、人才公寓,打造科研、商务、休闲、居住人群在区域内的高品质国际化生活场景,精准集聚适配人才。在现代物流产业方面,已集聚一批高层次战略人才和高端技术型人才参与港区冷链物流、城市共同配送、供应链管理、新零售等现代物流产业链建设。在国际贸易方面,依托“一带一路”31个国家馆搭建商品展示交易、服务经贸往来的窗口平台,多次开展中俄青年创业孵化器交流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引入跨境电商、平行进口车、木材和粮食等大宗商品贸易高端人才上百名。

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称,在建设国际铁路枢纽的历程中,坚持以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注重人的需求和感受,高度关注现代城市人文需求的多样性和消费偏好的差异性,从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布局生活性基础设施、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人的交流交往,加强良好人文生活和绿色生态环境的供给,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商环境。

【城】

国际班列“聚”全球资源要素

实现“运贸港产城”交互融合

11月8日,白俄罗斯国家馆授牌落户成都国际铁路港,正式加入“东蓉欧国家馆”集群。成都国际铁路港“东蓉欧国家馆”集群以国家馆为载体,通过国际物流大通道搭建起国内外企业人才孵化合作平台和双边文化艺术交流桥梁,为创新创业者提供高格局海外资源。目前已签约引进法国馆、荷兰馆、意大利馆、德国馆、俄罗斯馆等多个国家馆项目,越来越多的国际经济、文化、教育等交流在此汇集交融。

充分利用交通枢纽或地理枢纽的集聚扩散功能,吸引各种生产要素集聚交汇,推动本地产业发展并赢得多种经济辐射,这正是枢纽经济。近年来,成都坚持以大通道促进大开放,依托成都国际班列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持续发力国际战略通道建设,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立体全面开放现代物流体系,有机串联“一带一路”沿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实现物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和信息流有机结合,着力提升门户枢纽对要素的集聚,孵化转化能力,促进枢纽经济加快发展。

成都国际铁路枢纽建设坚持以符合城市发展规律为导向,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和形态。依托国际班列四向拓展的国际通道优势,通过互联互通推动“运贸港产城”联动融合,加快形成“以运促贸、以贸促港、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育港”的良性互动格局,使港口、产业和城市在良性交互中增强自我提升发展的不竭动力。

依托泛欧铁路运输通道,成都西向以波兰罗兹、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为境外枢纽主通道,结合创维、沃尔沃、吉利等大客户需求,持续拓展至比利时根特、捷克布拉格等支线网络,并织密以米兰、布达佩斯等城市为主的南欧陆上直达网络,拓展中欧南线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联合鹿特丹打通跨大西洋海铁联运通道。同时,南向稳定运行经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联通东盟各国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发挥成都作为“亚蓉欧”中转枢纽的区位优势,构建连接“一带”和“一路”、沟通泛欧与泛亚的贸易通道。

目前,成都加快打造的7条国际性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海铁联运通道架起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形成基本覆盖以亚欧为主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班列通道体系。其中,中欧班列(成都)已联通波兰罗兹、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越南河内等欧亚国家26个城市,以及我国上海、钦州等15个城市。经历六载耕耘,成都国际班列已累计开行近7000列、货值突破180亿美元,综合重箱率达90.7%,其中中欧班列(成都)开行量近4500列,约占全国开行总量1/4,持续处于全国中欧班列运行的领先地位。今年前9月,成都国际铁路港实现进出口贸易额突破70亿元,同比增长386%。成都作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地位日益凸显。

【产】

以全球思维“谋”产业链供应链

加速推动产业融入国际产能合作

伴随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全球城市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成都把发展开放型经济摆在优先位置,以全球思维谋划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加快推进国家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加大航空货运能力和铁路陆海联运能力建设,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运用市场的能力。

今年4月,世界医药巨擘艾尔建公司首批医疗产品搭乘中欧班列运抵成都,突破我国西部国际空铁联运医疗产品的空白。以前境外药品通过海运入境至少需要2个月,搭乘中欧班列(成都)整个运输通关时间则只需15天。紧接着,11月15日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中欧班列(成都)运输生物医药产品新征程,为成都打造高标准国际生物医药供应链体系提供服务支撑。

成都国际铁路港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围绕适铁适欧产业供应链需求,持续优化四向拓展的国际班列通道网络布局,扩大辐射半径和覆盖范围。依托中欧班列运输优势和良好营商环境,成都的适铁适欧产业链逐步延伸,持续推动产业向成都聚集、产能向成都转移。

从2016年开始,TCL将产能从沿海地区向成都基地转移,其液晶产品搭乘成都中欧班列销往欧洲,近三年来TCL成都公司实现外贸转移、产能转移均达40亿元左右;戴尔与成都加强双方合作关系,其成都工厂将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通过成都中欧班列运往欧洲,近三年来实现外贸转移近200亿元、产能转移逾350亿元;联想在成都投资建设电脑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其出口欧洲的电子产品从上海、深圳运抵成都,再搭乘中欧班列运抵目的地,近三年来实现外贸转移近300亿元。与此同时,创维电器、沃尔沃汽车等国际品牌也纷纷搭乘成都的中欧班列快车,实现产能转移优化和国际化布局。

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成都国际铁路港被列为首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提升通道辐射力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赋能。10月由成都、钦州、宜宾、泸州四市共同打造的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在广西开建,建成后将提升川桂两省在优势产业聚集、通道资源协同、供应链综合服务、国际双向投资领域合作能级。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成都神龙汽车大批量的汽配件通过“蓉欧+”东盟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出口至越南,并在越南开辟了整车组装业务。

市口岸物流办表示,在推进成都国际铁路枢纽建设中,将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为导向,更加注重产业生态和环境。依托成都的国际铁路物流通道优势,以产业基础能力为牵引,促进生产要素的供给、产业链条的配套、人力资源的协同集成集聚,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优势。

依托国际铁路物流通道优势,积极推动全市功能区外向型产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的TCL、DELL等高新电子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向定制化生产转型,极大降低生产成本;汽车产业功能区的沃尔沃、吉利等汽车制造企业转变出口通道,有效避免国际贸易摩擦影响。探索建立产业发展联盟,构建“出口结算在港区、生产基地在市州”产业互动模式,充分发挥自贸区开放平台和中欧班列辐射带动作用,为企业出口提供高效服务和平台支撑,带动全省全市开放型产业实质性嵌入国际产能合作。

截至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已吸引美国安博、苏宁云商、中外运股份、普菲斯、盒马鲜生、深国际等总投资640亿元的115个重大物流项目入驻。伴随产业聚集、产能转移,成都国际铁路港运营量不断提升,已累计实现吞吐量465万标箱,连续7年位列全国内陆铁路港首位。今年以来四川自贸区青白江片区新增市场主体9085户,同比增长722.9%。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