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掠影

发布时间:2020-06-12 15:08:56 |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吕兵兵 | 责任编辑:刘梦雅

关键词:山东,昌乐县,红河镇,脱贫攻坚

扶贫“小事”诠释绣花功夫 ——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掠影

扶贫“小事”诠释绣花功夫

贫困户杨同亮在自家的扶贫小菜园内劳作。

脱贫攻坚进入收官之年,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的山东省,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日前,山东开展了脱贫攻坚先进县、乡镇、村庄的评选,昌乐县红河镇作为潍坊市唯一推荐的典型入选,其汇报材料中这样一段话,引起记者注意:“在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坚持把提升满意度作为工作落脚点,从贫困户最关心、最现实的小事着手,逐点逐面攻坚克难,用更精准的‘绣花功’,交出高质量的‘脱贫账’。”

宏大工程更需细微表达。对于贫困户来说,除了收入上的“账面脱贫”,往往因为病、残、弱等自身原因,导致生活上面临一些困难。而这些影响生活质量的“小事”,却是决定其是否能够真正分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红利的关键。

红河镇如何用扶贫“小事”诠释绣花功夫?如何把帮扶举措送到贫困户心坎上?

组建扶贫“小分队” 精准帮扶“无死角”

扶贫“小事”如何精准送达?“首先要弄清楚贫困户为哪些事情所扰,才能做到精准施策。”红河镇党委书记王建书说,“我镇成立了三级扶贫‘小分队’,确保精准帮扶不留‘盲区’,排查整改问题不留‘死角’。”

镇级层面,红河抽调民政、社保、规划、扶贫等9个业务站所骨干人员,根据政策清单组成5个专项扶贫“小分队”,对贫困群众落实政策、家居环境、群众满意度等情况逐一梳理,列出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社区层面,由帮扶责任人、村党员干部组成“小分队”,通过现场办公、集中观摩等方式,对各村的重点户集中全社区力量打“歼灭战”,实现“补短板、强弱项”。

村级层面,红河推行“集中帮扶日”制度,在随时帮扶的前提下,每月第一和第三个周六固定帮扶,所有帮扶责任人全部下村到户,上午与贫困户沟通感情,了解其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及时解决问题;下午同一个村的帮扶责任人与包村干部交叉互访,互相检查,组团式帮扶,避免“灯下黑”。

配备扶贫“小暖包” 政策落地“全留痕”

6月9日下午,走进贾家成官村贫困户贾师亮家中,只见显眼处贴着一个二维码,拿起手机扫描后,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致贫特点、已享受到的政策、需要注意的事项等都能查到。而且,二维码上还有一个“暖心包”,在这个包里,对该贫困户的帮扶举措都能找到证明材料和证明人签字。

“做到大事小事全留痕,不管谁来到这里,都能迅速了解到贫困户所急所需和咱们的帮扶举措,当即就可以与贫困户沟通对照,检验帮扶成果。”王建书说。

据了解,红河自2018年起,就给贫困户统一配备这种分层式扶贫“小暖包”和“小卡包”。“小暖包”内放置《档案目录查对表》,凡是贫困户享受的政策,落实的收入,全部填写证明材料,做到项项有支撑,件件有证明。“小卡包”内放置贫困户社保卡、健康卡、银行卡和各类援助卡等,让贫困户“一包在手,畅通无阻”。

2019年以来,红河升级信息化管理,组织帮扶责任人将贫困户基本情况、享受政策、帮扶情况等信息全部录入,建立“一户一档”电子档案,生成二维码,张贴在帮扶联系牌上,实现“一扫便知,方便高效”。

建设扶贫“小康道” 帮扶措施“更贴心”

走进贫困户贾庆远的小院,只见窗明几净、绿色满园,一条红砖铺设的小道,连接大门、堂屋正门和东西仓房等地。“别看是小道,作用却不小,俺家从此雨天不再踩泥、晴天不再沾土,里里外外都干净了。”贾庆远笑言。

院内扶贫小道,村内扶贫大道,彻底改善了贫困村户的出行条件。据红河镇镇长杨海强介绍,红河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将“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标准上升为“一安全六干净一规范”要求,出台了扶贫“小康道”“小水池”等举措,帮到贫困户心坎儿里。

围绕改善居住环境,红河为所有贫困户实行住房提升整修工程,统一对家中院墙、大门口、屋面等进行整修,实现房屋内部墙净、顶平、灯亮,地面硬化、用电规整。对全镇院内未硬化的409户享受政策户,从大门口到屋门口,用红砖或水泥铺设扶贫小道;对院内的没有自来水水池的373户享受政策户,建设扶贫水楼和小水池,实现“四季有水、方便实用”。

培育扶贫“小菜园” 扶贫扶志“有抓手”

扶贫不能扶懒汉,精神面貌的改善,才能让贫困群众“打心眼儿”里想脱贫,求致富。今年,上皂户村贫困户杨同亮就改变了自己酗酒斗嘴不干活的毛病,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家里的“小菜园”上:“这边是茄子西红柿,这边是大葱芸豆,自己家吃不了,就送给邻居,镇上也定期来收。以前,俺都是等着别人来帮咱。现在,咱也能帮别人了。”

据镇党委副书记梁其坤介绍,红河结合“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在贫困户院内或其他可利用空间上扎上篱笆、种上果蔬,统一发放蔬菜和花卉种苗,由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一起,精心培育为一个个“瓜果蔬菜、生机盎然”的小康菜园。

“此举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不仅让贫困群众‘有事可干’,还美化了环境,发展了庭院经济,可谓一举多得。”梁其坤说。同时,红河对脱贫享受政策户中有劳动能力的328户546人,实行积分激励政策,根据其主动就业、卫生保持、发展产业等情况,分别赋分,一月一评比,表现优秀的发奖品,进一步激发其内生动力。

发放扶贫“小药箱” 兜底保障“立体化”

因病致贫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看好病”是关系贫困户生活质量的“揪心事”。红河现有享受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651户,其中因病致贫的有223户,占比34.25%。

红河镇盯紧这一特殊困难群体,在综合实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政策,落实低保、五保、医疗、产业项目分红等政策的基础上,与县卫健局、医保局联合开展送医送药服务,建立了县级医师、镇级医师、村级医师“三师共管”机制。

“成立由镇医、村医、计生专干等组成的45支巡诊服务队,对贫困户个性化定制送医送药方案,结合每名贫困群众的病情,上门诊疗,送去药品,配发扶贫‘小药箱’,变贫困户‘被动求医’变为‘主动送医’,足不出户享受到最好的诊疗服务。”梁其坤说。

目前,红河镇已签订送医协议653人、送药协议103人,完成慢性病患者送医1785人次、送药114人次。累计办理慢性病297人,办理高血压、糖尿病“两病”307人,为252户贫困户进行无障碍改造,配发轮椅、助听器等292套。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