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冲刺阶段,一系列必要的督导调研和检查验收工作,正在各地紧锣密鼓进行。在这过程中,一些脱贫攻坚责任部门出现了监督不扎实、调研走过场、验收宽松软等问题,一些基层部门也出现了工作应付交差了事的现象。如此“使假力”,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值得警惕。
云南省纪委监委近期查处的几个典型案例,颇能说明问题:云南某省级部门督战组4月份未实地督战,却把督战问题清单空表发至县级部门,由地方自查问题后上报督战组,督战组撰写的督战情况报告大部分抄袭地方提交的工作情况汇报材料,毫无独立客观的督战实绩。如此以“文”督战,放任地方自督自查,成效几何可想而知。
无独有偶,云南某省级部门专题调研组赴基层调研,仅用2天时间就实地调研了3个乡镇、7个种植养殖基地,并开展入户访谈等工作,所撰写的调研报告照抄照搬基层提供的材料,甚至连称谓都不改,存在调研不深不实、走马观花的情况。
更荒唐的是,云南某省级部门印发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州市将贯彻落实情况上报,但该部门既未设立相应的领导小组,也无具体的联系人,没有建立相应的业务指导、监督机制来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存在文件“一发了之”的问题。
上行下效,基层也出现马虎应付、敷衍塞责现象。有的干部认为脱贫指日可待,最终验收必定能过,只要把汇报材料写漂亮,把数据做好看即可。比如,一些县的汇报材料明确写道“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实现搬迁入住”,但云南省纪委通过实地抽查发现数据不真实。
还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干部盲目乐观,面对上级督查检查时,只汇报工作、讲成绩,不谈困难和问题,放言脱贫攻坚工作中没有困难。殊不知,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避免地存在困难和问题,关键要及时查找并解决。
脱贫攻坚“使假力”换不来真成效,“假把式”势必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党中央三令五申要杜绝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防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就是要遏制地方出于政绩冲动,防止不讲质量只求速度、急于用拔高的数字和文字展现脱贫成绩。而上级责任部门如果没有强化过程监管、严格按照脱贫标准督导检查验收,对基层报送的材料不严格调查核实,盲目信任,听之任之,必然会导致问题隐藏、积压,最终影响全国脱贫攻坚大局。
路不行不至,事不做不成。随着脱贫攻坚收官之日逼近,上至职能部门、下至驻村干部,做各项工作务必实打实,绝不能搞花拳绣腿,做表面文章。只有各方做到工作务实、过程扎实,才能确保结果真实,让脱贫成果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目前,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效,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要绷紧弦,各级责任部门和广大扶贫干部要振奋精神,咬紧牙关,把责任担当起来,树立问题意识和结果导向,严格落实各项政策举措,实干苦干、善作善成,提高脱贫质量和成色,奋力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历史性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本报评论员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