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孕育新科学发现

发布时间:2020-09-21 15:34:25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科技,发展,科学,研究,重大

促进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战略举措和政策建议

我们必须根据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以及国际科技前沿的发展,认真规划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发展。对于服务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关键科学技术的大科学装置,属于战略必争的领域,必须被优先规划和部署;国家要加大投入,分批实施。要在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研究方向,逐步形成合理均衡的大科学装置布局,全方位满足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

对于国际科学前沿领域的大科学装置,应当根据国家的科技发展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考虑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战略和科学技术基础,认真选择重点支持的研究领域及其大科学装置,注意发挥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积累和资源地理优势。这类大科学装置往往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建设和运行,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上的资金、技术和科技人力资源。

应当积极发起在我国建设的大科学工程,同时也应当积极参加国际上的大科学工程和大科学计划,并作出实质性的贡献。这是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也是吸引国际科技界积极参与我国发起的大科学工程建设的必要条件。

必须继续坚持国家统一规划和部署大型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坚持以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和用户需求为导向,这也是国际上发达国家的通行规则。大型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应当力求综合性能先进,符合国情,综合考虑用户群体、建设队伍和管理开放水平。大型科技基础设施的规划要考虑装置的全生命周期,重视新装置的立项和建设,同时必须考虑它们的运行开放维护、实验设施的建设,以及升级改造。

探索地方政府参与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多种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我国大型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水平。不应盲目追求单项指标的“世界第一”,避免一哄而上和重复建设。

过去 3 个“五年规划”期间,国家大力推动大型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已建和在建大型科技基础设施的数量已处于世界前列,若干设施的水平已经接近或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然而,多数平台型装置的谱仪数量和精度,以及样品环境还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与发达国家的同类装置差距较大,在科学研究和应用及产出方面的差距更为突出。在根据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研究的战略需求,继续部署新建大科学装置的同时,我们在大型科技基础设施领域的工作应当更加重视已建成的大型科技基础设施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产出,加大对它们的运行、研究和应用的支持,尽快增建谱仪,并适时进行升级改造,保持其在国际上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建议对多学科交叉的大型科学研究平台(如同步辐射光源,散裂中子源等)的二期工程(建设更多的谱仪和光束线站、样品环境、实验室设施等)的立项设立“绿色通道”。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并通过国家验收后,可以立即申请二期建设,尽快发挥作用。不要等“五年规划”的周期,不要作为新项目参与每个“五年规划”的项目竞争。这些项目往往不需要征地,在环评方面,一般没有变化。

加强对已投入运行的大科学装置科学研究和应用成果的评估,定期评估(peer review)其运行水平、开放和管理水平、科学和应用产出、用户评价、经费情况、维护和改造升级需求等,特别检查立项时的科学和应用目标的实现程度。一般每 3—4 年进行 1 次评估。

要认真部署已经原则同意新建的大型科技基础设施或改造升级的关键技术预研,这是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建设,采用创新技术的关键。

加强国家层面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咨询工作,将目前制订规划时成立的咨询委员会变为一个常设咨询机构,并设置固定任期。其主要任务:定期对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状况,包括管理工作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适时对设施建成后的后续发展需求,包括扩充建设和升级改造进行评估,提出安排建议;对新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规划和评审提供咨询意见。(作者:陈和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委员,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  1  2  3  4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