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中欧班列驶出浙江金华浙中公铁联运港,奔赴万里之外的法国杜尔日港。
汪 健摄
图②: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期间,国外客商在宁波老外滩步行街品尝中国美食。
董小飞摄
图③:繁忙的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
王 宁摄
5月30日,伴随着汽笛轰鸣,“广州—敖德萨”中欧班列在广州海关监管下,从广州白云大朗铁路货运站顺利启程,约25天后将抵达黑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乌克兰敖德萨。这趟班列的成功开行,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深度与广度持续加深的新注脚,为粤港澳大湾区联通黑海开辟了开放合作的新通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完善对外投资体制,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外贸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
对外经贸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外贸易局限于同少数国家互通有无、调剂余缺。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全球份额的0.8%,列全球第二十九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贸易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经贸合作,推进贸易便利化,贸易规模、贸易质量不断取得新突破,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2004年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和2011年分别突破2万亿美元和3万亿美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稳步推进贸易强国建设。2013年,我国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1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全球份额达11.8%。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应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外贸运行质量、效益继续稳步提升。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2.16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外贸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逐步提升。改革开放前,我国货物贸易主要是以出口初级产品来换取工业制品。改革开放后,工业制品在商品出口中逐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66万亿元。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有力地提升了货物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贸易伙伴日益多元,市场布局更趋平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持持续较快增长,遍布全球的多元化贸易格局逐步形成。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34.5亿美元,同比增长8.4%。
——新业态蓬勃发展,外贸动能不断释放。近年来,我国强化贸易领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增加到105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增加到31个。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和市场采购出口分别增长了31.1%和25.2%。
利用外资水平持续提升
“去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全年交付量达385万辆,占中国市场份额达19.3%。”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冯思翰表示,大众集团1984年进入中国市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和贡献者,大众集团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获益良多,将进一步扩大在华投资经营。
作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重要纽带,外资企业在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利用外资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在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逆势增长,全国实际使用外资999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我国连续4年修订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鼓励外资投资领域持续增加。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重庆4省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试点期3年。服务业开放再写新篇。
——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新平台。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充分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平台作用;创新广交会、服贸会办展模式,增强国际影响力;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已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向全国复制推广了260项制度创新成果。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0年,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正式实施,全面取消商务领域外资企业审批备案,实施信息报告制度;出台外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发布中国外商投资指引,加大投资促进保护力度。日前发布的《2021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61%的受访外资企业将中国作为首选投资目的地,2/3的企业表示将进一步增加在华投资。
跨国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和世界各国不断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拓展,有力地促进了多双边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
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截至2021年1月底,我国累计同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0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9.37万亿元,对沿线国家和地区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增长18.3%。完善经贸合作机制平台。一大批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项目落地生根,促进了互联互通和当地经济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建设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已与26个经济体签署19个自贸协定,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球最大的自贸区“扬帆启航”。我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
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将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