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长江经济带何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
中新社北京1月5日电 题:长江经济带何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
作者 刘文文
自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以来,长江经济带在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迈出了重要步伐。
截至2021年三季度,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约47%,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
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举措,长江流域实现了由原来的粗放型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变,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
长江经济带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中国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对中新社记者说,长江经济带从上游到下游涵盖了9个省份和2个直辖市,共11个省级行政单元,其经济体量、人口总量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可以说,长江经济带是融入和服务“双循环”的主动脉。
他进一步指出,长江是联动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的重要纽带,也是立体综合的黄金通道,各生产要素沿长江可实现顺畅流动。多年来,从上游到下游出现了一系列支撑经济增长的增长极,如上游的成渝双城经济圈、中游的城市群以及下游的长三角已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长江经济带也形成了大中小城市、中心城市、都市圈之间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其纽带性作用、通道性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用更为明显。
长江经济带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对外开放较早的区域,长江经济带在开放不断深化中形成了从沿海到沿边到全领域对外开放格局。
贾若祥分析,长江经济带原来的开放更多体现在寻求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现在正逐步从要素性开放向制度性开放转型。目前,长江经济带布局了一系列的国家级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些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国家授权赋能,实现了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开放,在制度性开放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
贾若祥还表示,除了对外开放,长江经济带更注重高水平的“引进来”与高质量的“走出去”:在“引进来”方面,要求引进来的资金和产业要与国家和区域的发展导向相适应;在“走出去”方面,通过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整个长江经济带的优势产能高质量的“走出去”。
长江经济带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过去六年间,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贾若祥表示,在长江下游,上海是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在上游,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绵阳是国家科技创新城;在中游,武汉等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形成了一些国家级和区域性的创新中心。这些创新中心大幅度推进创新成果的转移和转化,成为支撑整个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教授张建清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经济带为拉动整个中国经济增长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不仅体现在量的层面,更体现在结构层面,长江经济带正以创新驱动走向高质量发展。
张建清进一步说,长江经济带不同板块发展各具特色,上游、中游、下游各有亮点,带动了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也为其他流域的发展和治理提供了借鉴。
提到长江经济带如何再破局再发力,张建清认为,应着力加强长江流域要素流动,促进整个流域一体化发展。
例如,长三角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代表,其发展不应局限于下游,如何把长三角的优势要素如技术、人才辐射到中上游,带动中上游地区发展,从而为整个流域服务,这是下一步应重点思考的问题。(完)